骗取票据承兑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的刑事责任: 1、犯本罪既遂的,一般追究其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特别重大、情节严重的,追究其3-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3、单位犯本罪则追究其罚金责任呢,对其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骗取票据承兑罪如果是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追究的刑事责任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应追究的刑事责任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骗取票据承兑罪的量刑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骗取票据承兑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票据承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
骗取票据承兑罪的刑事责任?
骗取票据承兑罪的刑事责任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9.25 134 -
骗取票据承兑罪刑事责任认定判断基准
行为给人构成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应当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规定处罚。
2020.10.02 97 -
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对犯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的人需要追究的刑事责任是: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规定处罚。
2020.04.17 129
-
骗取票据承兑罪如何认定?
1、客体要件 犯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 2、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只要行为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有
2022-11-08 15,340 -
骗取票据承兑罪如何认定
一、客体要件 犯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除银行以外的各种开展金融业
2022-12-03 15,340 -
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刑事责任追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规定处罚。
2023-08-11 15,340 -
违法票据承兑罪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犯罪行为人构成违法票据承兑罪的既遂的,会被人民法院按照以下规定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1、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
2022-06-03 15,340
-
01:08
票据诈骗罪如何量刑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票据诈骗罪规定了三个法定量刑幅度,第一个是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第二个是诈骗数额巨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1,150 2022.04.15 -
01:47
如何开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1、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事故发生之后,通常交警会在现场调查当日起10天之内制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针对需要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该在检验、或鉴定或者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后的5天之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876 2021.04.22 -
01:21
如何区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区分: 第一,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从承担责任的内容上不同。刑事责任是除了涉及财产以外的,主要涉及的范围是责任人的生命和人身自由;而民事责任主要涉及到的范围是责任人的财产利益; 第二,刑事责任和民事责
7,10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