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反贪局监视居住要怎么解决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刑事诉讼法》72条规定,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情况下适用监视居住,对于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住所执行监视居住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因此,符合逮捕条件,意味着反贪局已经掌握了您的父亲涉嫌犯罪的证据,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意味着案情比较重大。所以,您期盼的“立即释放”的情况很难出现。律师对您的心情给与理解。 逮捕条件的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79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接下来的程序: (一)当反贪局认为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后,律师可以会见您的父亲; (二)目前案件处于侦查阶段,侦查阶段的法定期限是2个月,但是如果案情复杂,可以延长,延长的期限可以为1个月+2个月+2个月,即逮捕后的侦查办案期限最长为7个月; (三)侦查阶段之后是审查起诉阶段,该阶段一般为1~1.5个月; (四)最后是审判决断,人民法院在受理后2个月内宣判,至迟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还可以延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指定监视居住检察工作包括的人员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
检察院监视居住啥意思
检察院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2020.12.02 265 -
监视居住怎么解决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如果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2020.07.15 119 -
监视居住期间违反规定要怎么解决?
法律规定,监视居住期间违反规定的处理方式有:被监视居住的行为人违反监视居住所要遵守的规定的,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2020.12.09 147
-
检察院反贪局监视居住的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根据《刑事诉讼法》72条规定,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情况下适用监视居住,对于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住所执行监视居住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2022-08-01 15,340 -
公安局检察院监视居住几次
1、1星期1次很正常,法律并未规定去派出所报道的频率,具体要求由派出所自己安排。 2、监视居住最长时间为6个月,如果6个月内没有变更强制措施或没有起诉,则必须变更,要么解除监视居住变更强制措施,要么起
2022-07-20 15,340 -
检察院监视居住是什么意思检察院监视居住的作用
检察院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得离开居住地或者指定居住地,监视其行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2021-11-06 15,340 -
监视居住检察院会怎么办
监视居住最长时间为六个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2022-08-06 15,340
-
01:09
监视居住一般怎么判
监视居住一般怎么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
2,137 2022.04.17 -
01:11
监视居住折抵刑期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原法并未规定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修改规定指定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指定监视居住这种强制措施在限制人身自由程度上,
8,460 2022.04.18 -
00:59
公安局移交检察院要签什么字
公安局移交检察院要签移送起诉书。移送起诉是指公安机关将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移送同级检察院审查决定起诉的行为。案件经过侦查预审,对犯罪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且没有发现遗漏罪行和其他
5,99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