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玩具枪绑架人质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也认定为绑架罪,对犯绑架罪的行为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持枪绑架,情节较轻的,可以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法律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持枪绑架怎么判刑
持枪绑架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020.11.25 170 -
持枪抢劫如何认定
持枪抢劫的认定:一、犯罪行为人所持的枪械应当属于公安部门依法规定的枪支范围。仿真枪不属于持枪抢劫。二、持枪抢劫的犯罪行为人主观需要是故意的。三、如果持枪抢劫的犯罪行为人的枪械是非法所得,例如盗窃、抢劫所得,不仅要追究持枪抢劫的刑事责任,还要
2022.04.16 869 -
如何认定持枪抢劫
1、如果行为人并未实际持有枪支,而是口头上表示有枪;或者虽然随身携带有枪支,但未持在手中,也未向被害人显示,均不属于持枪抢劫。 2、行为人所持的枪支,应当是属于公安机关制定的有关枪支管理法中规定的枪支范围。如果代为人以假作真,如手持仿真枪等
2020.01.26 140
-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
持玩具枪绑架只认定是绑架不能认定非法持有枪支的。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恐吓或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具体看犯罪情节,是否收到赎金等。绑架罪一般是起刑10年的
2021-10-22 15,340 -
玩具枪可以认定为玩具枪么?
看玩具枪的标准,仿真枪认定标准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和《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以及《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公安部制定了《仿真枪认定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
2022-02-22 15,340 -
持有玩具枪打架怎么处理
如果经鉴定玩具枪具有相应的杀伤力,则涉嫌持械聚众斗殴,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刑法
2022-02-08 15,340 -
拿枪持枪后如何认定伤人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和管制。犯前金罪,受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人死亡,或者用特别残忍的手段受重伤造成严重障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本法另有规
2021-10-12 15,340
-
01:11
如何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是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枪支管理的规定,私自挪用、隐藏枪支弹药,危害公共安全且拒不交出的行为。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1、行为人
907 2022.04.15 -
01:06
绑架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绑架罪的定罪标准:犯本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
1,147 2022.04.17 -
01:07
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以前犯绑架罪致人死亡的情况属于绑架罪的结果加重情形,从重处罚。然而最新的刑法修正案九去掉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所以犯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则成为了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这种情况在刑法学上称为想象
2,65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