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书中罚金优先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是先提起民受诉讼的,可以在有关受害人医疗费用受偿后,予以优先受偿。 根据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人民法院应当一并追缴。对于被害人的损失,应当按照刑事裁判认定的实际损失予以发还或者赔偿。 受害人事先提起民事诉讼的,按照第十三条规定第二款执行。即债权人对手脚的涉案赃款赃物,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其主张优先受偿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医疗费用受偿后,予以支持。 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节选) 第十条对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人民法院应当一并追缴。 被执行人将赃款赃物投资或者置业,对因此形成的财产及其收益,人民法院应予追缴。 被执行人将赃款赃物与其他合法财产共同投资或者置业,对因此形成的财产中与赃款赃物对应的份额及其收益,人民法院应予追缴。 对于被害人的损失,应当按照刑事裁判认定的实际损失予以发还或者赔偿。 第十二条被执行财产需要变价的,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应当依法采取拍卖、变卖等变价措施。 涉案财物最后一次拍卖未能成交,需要上缴国库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有关财政机关以该次拍卖保留价予以接收;有关财政机关要求继续变价的,可以进行无保留价拍卖。需要退赔被害人的,以该次拍卖保留价以物退赔;被害人不同意以物退赔的,可以进行无保留价拍卖。 第十三条被执行人在执行中同时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按照下列顺序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抵押物优先受偿权民事判决书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2021.04.18 1,250 -
物权的优先效力问题
物权的优先效力亦称物权的优先权效力,是指在同一物之上同时设定有物权和债权时,在权利实现过程中物权优先于债权,同一物之上存有相容的数个物权时,除了法律另有规定之外,先设立的物权优于后设立的物权。
2021.02.24 177 -
知识产权优先权问题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这一般称之为“本国优先权'。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的时候提出书面声明,并且在三个月内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
2020.12.06 247
-
刑事判决中罚金问题
刑事案件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金钱的刑罚方法。 刑法第53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
2022-08-11 15,340 -
刑事案件判决书罚金问题
法院判决书罚金应该到作出判决的法院缴纳。 具体在缴纳罚金前,可以先与承办法官联系;也可以直接持判决书,到法院的诉讼费用交纳窗口办理罚金缴纳。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所判的罚金,应该在判决书所规
2022-08-12 15,340 -
一审刑事判决书问题
一审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按一审程序审理结束后就刑事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判决时制作的法律文件。人民法院对受理的刑事案件,依照一审程序审理结束,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承
2021-10-22 15,340 -
担保中的优先受偿问题?
1、有担保的债权可以优先受偿吗? 答: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70条的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1-04-02 15,340
-
01:07
刑事判决罚金不交会怎么样
刑事判决罚金不交的,可由法院强制执行。如果没有钱交罚金,法院会查是否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如果目前确实没有,那么可以暂缓缴纳。但是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只要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那么都可以随时追缴。只有由于不可抗拒的灾难导致确实无法缴纳的,人民
1,343 2022.04.17 -
00:57
必须要先交罚金才能判缓刑吗
交罚金不是适用缓刑的必要条件,两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缓刑适用的规定,适用缓刑只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第二,犯罪情节较轻;行为人有悔罪表现;并且没有
1,720 2022.04.15 -
00:49
离婚孩子优先判给谁
父母离婚时,只有孩子尚不满两周岁时,才会优先选择由母亲直接抚养孩子,否则不会出现将孩子优先判决给其中一方直接抚养的情况。具体来讲,若孩子已满两周岁但不满八周岁的,则首先由其父母协商解决其抚养问题,协商不成的再由人民法院根据父母双方的具体情况
1,23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