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机动车车祸诉讼时效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车祸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一般情况下,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我国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分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种不同情形。因车祸发生人员伤亡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车祸导致受害人受伤的,诉讼时效一般自其治疗完结开始计算;车祸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诉讼时效一般自丧葬事宜处理完毕开始计算。因车祸导致财产损失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财产可修复的,诉讼时效一般自财产修复完毕之日开始计算;财产不可修复的,诉讼时效一般自收到交通管理部门事故责任认定书之日开始计算。我国民法典规定:通常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三年,但因人身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开始计算。但是要注意:在交通事故中,交通管理部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书,仅代表受害人知道了侵权人的身份,并不代表受害人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具体损失金额。
-
车祸诉讼时效该怎么算
车祸诉讼时效的计算: 1、诉讼时效不是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的,而是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的。只要一直向侵权人主张权利,时效就不会开始计算; 2、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3、对于交
2022.05.11 212 -
车祸事故诉讼时效怎么算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1.02.16 155 -
车祸诉讼时效是怎么算的?
车祸事故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1.04.17 109
-
渭南非机动车车祸事故诉讼时效
(一)案件受理费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二)申请费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022-09-05 15,340 -
河南非机动车车祸怎么处理
1、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对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在现场图上签名。为检验需要,可以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相关证件。2、交通部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警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
2022-09-06 15,340 -
河西区非机动车车祸事故诉讼时限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2-09-06 15,340 -
河南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车祸事故诉讼需要哪些材料
诉讼需要准备的材料:(一)民事起诉状,人民法院和每位被告各一份;(二)交通事故证据材料,主要包括: 1、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病历和诊断证明; 2、医疗机构出具的误工时间证明、工作单
2022-09-06 15,340
-
01:19
车祸诉讼时效如何算
车祸诉讼时效如何计算呢?分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种不同情形。 因车祸发生人员伤亡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车祸导致受害人受伤的,诉讼时效一般自其治疗完结开始计算;车祸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诉讼时效一般自丧葬事宜处理完毕开始计算。 因车祸导致财产损失的
673 2022.04.15 -
01:00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责任怎么划分?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责任划分,按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来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
4,15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