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管辖法律有哪些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提起的诉讼,原则上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在下述情况下,采用特殊的地域管辖:1、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被告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3、被告被劳动教养或者被监禁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4、非军人对非文职军人提起离婚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5、被告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6、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的,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诉讼管辖地的法律规定是《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是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经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
法院有关离婚诉讼管辖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有关军人的案件: 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军人一方为文职军人,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离婚诉讼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
2020.06.06 137 -
离婚起诉离婚管辖法律规定有哪些
离婚管辖地法律规定是: 1、一般情况,离婚案件适用普通管辖,即由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2、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3、其他管辖
2020.07.10 98 -
离婚管辖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离婚管辖的法律规定有:一般由被告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没有住所地的,到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2020.07.15 203
-
离婚诉讼管辖法律规定有哪些
当事人提起的诉讼,原则上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在下述情况下,采用特殊的地域管辖:1、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
2022-08-23 15,340 -
法律对离婚诉讼管辖有哪些规定
离婚诉讼管辖的特别规定包括: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的人提起的身份关系诉讼,由原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居住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1-11-05 15,340 -
离婚诉讼的法院管辖有哪些法律规定
离婚诉讼法院管辖主要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十二条
2022-06-02 15,340 -
离婚诉讼管辖地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公民提起的离婚诉讼管辖地规定如下: 1、原则上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
2022-06-09 15,340
-
01:23
离婚管辖地法律有什么规定
离婚案件一方原则上是去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在原告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从级别管辖来看,此时对离婚案件进行管辖的,往往都是基层人民法院。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
1,355 2022.04.17 -
01:05
诉讼离婚中判决离婚的法律规定
在离婚案件中,法院会不会判离,要看具体情况。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须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并且符合法定的判离情形的,法院会判决双方离婚。民法典规定的法定判离情形有以下几种:1、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
1,020 2022.04.17 -
01:02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际出资人即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签订代持股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除非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隐名股东想要得到公司的承认需征得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同意。除此之外,名义股东与实际
1,37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