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的定罪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对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的定罪标准为:行为人非法邮寄爆炸物的,会构成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犯本罪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只要实施邮寄爆炸物行为的,一般情况下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人员伤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对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的定罪标准为:行为人非法邮寄爆炸物的,会构成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犯本罪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判刑标准?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的判刑标准是:一般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的法规,非法邮寄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20.07.24 86 -
刑法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的判罪标准?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
2020.08.25 66 -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刑法的量刑标准?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
2021.01.08 58
-
刑法对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的定罪标准
《刑法》对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的定罪标准为:行为人非法邮寄爆炸物的,会构成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犯本罪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侵犯的客体
2022-10-18 15,340 -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量刑标准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量刑标准: 1、自然人犯本罪,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单位犯本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2022-05-12 15,340 -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判刑标准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量刑标准: 1、自然人犯本罪,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单位犯本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2022-06-07 15,340 -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的既遂量刑标准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既遂量刑标准: 1、自然人犯本罪,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单位犯本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2022-06-02 15,340
-
01:05
非法储存爆炸物品罪怎么量刑
非法储存爆炸物品罪量刑标准如下: 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储存爆炸物罪的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
567 2022.10.08 -
01:15
过失爆炸罪认定标准
过失爆炸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过失地引发爆炸物,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过失爆炸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换句话说,就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
1,103 2022.04.15 -
01:29
非法融资的定罪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没有非法融资罪的规定,但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也即不特定多数人的存款。本罪的主体
99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