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一个月,借款1500现在要求还款2100这算高息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法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算高,且在法律保护范围内。网贷10万元的本金,一月1500的利息,那么一年的利息是 18,000元,是18%的年利率,不高于36%,不属于高利贷。
-
私借1万一个月1500利息高吗
一万一月 1500,相当于高利贷性质了!国家规定是不超2分的,如果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36,超过部分无效,借款人可以要求出借人归还已收取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由此可见,高利贷是违法的,不受法律保护,出借人已收取高额利息的,还应当返还
2020.06.22 697 -
借款人逾期归还借款要不要还利息
要不要还利息要看借款合同有没有约定利息,如果约定了利息的,则就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没有约定的则不需要支付利息。至于逾期还款与支付利息没有关系,逾期还款可能需要支付的是逾期利息,如果债权人要求支付逾期利息的,则逾期还款的债务人就需要支付逾期利息
2021.04.16 290 -
借款人逾期归还借款,借款人要付利息吗
要不要还利息要看借款合同有没有约定利息,如果约定了利息的,则就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没有约定的则不需要支付利息。至于逾期还款与支付利息没有关系,逾期还款可能需要支付的是逾期利息,如果债权人要求支付逾期利息的,则逾期还款的债务人就需要支付逾期利息
2021.03.10 212
-
借1000还1500三个月,这算是高利贷吗
年利率超36%可以称之为高利贷,目前来说,之间收高利息并不违法,只是超过部分将认定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
2022-09-11 15,340 -
借款人逾期还款,要求支付借款利息吗
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归还借款是借款人的主要义务,如果借款人在合同期满不能归还借款,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对于违约责任的形式,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合同约定有违约金的,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违约金,合同中没有约定
2021-05-19 15,340 -
借款2021年,还款一个月2021年分十二个月返还,逾期一天加十元利息,这个合理吗?
高利贷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
2022-07-05 15,340 -
借款20000分期12个月总共还款28000这个算高利贷吗?
超过年利率24%的,超过的部分不需要偿还。
2022-10-07 15,340
-
00:58
贴息贷款2021年还有这个政策吗
贴息贷款2021年还有这个政策。贴息贷款包括助学贷款、创业扶持资金、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初创企业补贴。国家宣传各种政策性贴息、无息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群体更好的生存,解决其基础的生活保障。相对于2020年的贴息贷款政策,有所调整,如20
1,301 2022.04.12 -
01:28
借款合同还款视为本金还是利息
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还款一般视为先还利息。首先,根据交易习惯可知,先还利息、再还本金是一般的借款合同的交易习惯。合同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合同当事人没有办法确定的事项,可以根据交易习惯来进行确认。因此,根据交易习惯,借款人还款一般视为先还利
6,055 2022.04.17 -
01:12
好友借款没有约定利息,还需要支付利息吗
好朋友之间的借款,如果双方事先没有约定利息的话,根据法律规定视作双方是无息借贷。换句话说,如果双方事先没有在借贷合同中约定利息,出借人就不能主张对方支付利息。这主要根据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出台的司法解释第25条的规定。
1,65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