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次要责任可以申请工伤,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可以申请为未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可认定为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次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可以将其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可以认定工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交通事故认定工伤的规定为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才认定为工伤。
-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可否认定工伤?
1、员工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员工在上下班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次要责任的情况下是可以认定工伤的,但是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 2、根据法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
2021.08.30 151 -
交通事故中同等责任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吗
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可以申请工伤。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
2020.07.03 146 -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怎么规定
对交通事故负主次责任的当事人需要这样理赔: 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2020.05.02 143
-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可以认定工伤吗
如果不承担主要责任,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
2022-03-19 15,340 -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可以认定为工伤?
某机械厂职工邓某驾驶单位货车送货至外地,在返回单位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邓某身受重伤。交警经调查,认定邓某负该事故的主要责任。不久,邓某亲属到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申报工伤。 对此,有人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
2021-06-30 15,340 -
交通事故非主要责任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吗
交通事故非主要责任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提交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或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
2022-01-28 15,340 -
发生交通事故的次责员工可以申请认定工伤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
2022-11-09 15,340
-
01:04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怎么赔付
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按比例承担赔偿。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保险赔偿方式如下:交强险赔偿交强险损失,商业三责险赔偿交强险赔偿不足部分损失,商业车损险赔偿对方赔偿
4,439 2022.04.15 -
01:16
交通事故的责任要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的原则,具体如下: 1、当事人有违章行为; 2、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根据当事人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的大小,认定当事人应负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 交通事故中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承担全部责任: 1
508 2022.11.21 -
00:59
交通事故怎么定责任
一方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交通事故的,该当事人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其他方当事人无责任:1、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负全部责任,他方无责任;2、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其他方当事人无违章行为的,由过错一方当事人
1,17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