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可以以邮寄方式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为由拒收或者拒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首先,应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当面送交本人,若本人拒绝签收或直接送达有困难,则应将当面送达的情况作出书面说明,以保留证据。然后,应采取邮寄送达方式,最好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向员工寄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若邮件被退回未能送达,则人力资源部应将退回的信件完整保存,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未邮寄送达的证据,若没有这份证据,则即使采取公告方式送达,也是无效的。在获取未邮寄送达的证据后,方可采取公告的方式予以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总之,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应当认识到,只要依法按送达程序操作,解除劳动合同文书是肯定能送达到的。 员工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回执上签字,只表明收到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不说明其是否同意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如果员工对公司的决定不服,则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权利。员工采取拒收公司决定的做法,不是面对现实的态度,我以为是不可取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拒收邮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可以的,但是也视为有效送达。邮寄送达是送达方式之一,当事人因个人原因恶意拒收法律文书,自己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
邮寄拒收能视为送达吗
邮寄法律文书拒收能视为送达。法律文书是司法行政机关及当事人、律师等在解决诉讼和非讼案件时使用的文书,也包括司法机关的非规范性文件。包括规范性和非规范性两种。而一般的法律文书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或劳改机关以及公证机关、仲裁机关依法
2020.10.14 961 -
邮寄合同拒签的能视为送达吗
邮寄合同拒签可以视为送达。合同只有送达后才有被拒签的可能,所以拒绝签收合同,不会影响合同送达时间的认定。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
2021.03.16 236 -
用人单位拒签的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吗
员工拒签劳动合同解除通知生效,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
2020.02.28 154
-
邮寄合同拒签能否视为送达
邮寄合同拒签可以视为送达。合同只有送达后才有被拒签的可能,所以拒绝签收合同,不会影响合同送达时间的认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
2022-07-10 15,340 -
公司拒收邮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么
公司拒收邮寄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的,如果当事人当事人因个人原因恶意拒收法律文书,则自己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法律规定,邮寄送达也是一种送达方式;即使拒收,也视为有效送达。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 一、二款
2022-06-20 15,340 -
邮寄合同拒签可以申请重新送达吗?
邮寄合同拒签可以视为送达。合同只有送达后才有被拒签的可能,所以拒绝签收合同,不会影响合同送达时间的认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
2022-07-02 15,340 -
邮寄合同拒收的能视为送达吗
邮寄合同拒签可以视为送达。合同只有送达后才有被拒签的可能,所以拒绝签收合同,不会影响合同送达时间的认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
2022-07-12 15,340
-
01:22
调解书可以邮寄送达吗
调解书可以邮寄送达吗 通常情况下,调解书不适合采用邮寄的方式送达。 调解书经过当事人签收后,就会产生法律效力。所以,调解书要由当事人签收,才产生调解书的效力。不是本人签收的,则调解书无效。如果是具有特别授权的被委托人签收调解书的话,那么也具
2,937 2022.04.17 -
00:59
用人单位违法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需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的本人工资。公司辞退员工必须要具备法定的情形,经过法定的程序,否则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不具备法定理由,不遵守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关系的,都是
1,992 2022.04.17 -
01:04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怎么写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再给员工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时,通知书的内容需要包含:用人单位及员工双方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的期限、解除的时间期限、协商的具体内容、双方的权利及义务、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等等。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
1,6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