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出租枪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构成非法出租枪支罪的要件包括: 1、非法出租枪支罪的主体要件为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 2、主观要件即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即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枪支的行为构成。
《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非法出租枪支罪的条件应有: 1、在主观万面表现为故意; 2、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配置枪支的单位和个人; 3、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4、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
非法出租枪支罪构成要件如下:侵犯的对象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管理制度;客观上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个人和单位,出借给他人,造成严重后果;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合法配枪的个人和单位,不具备合法配枪资格的个人和单位不能构成;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明知禁止出租出借枪支、弹药,故意出租、出借给他人。
-
非法出租枪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可以构成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有: 1、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合法配枪的个人和单位; 2、主观方面上是故意的; 3、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管理的相关规定; 4、客观方面表现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
2020.01.22 128 -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 2、主观要件即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即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
2020.06.03 124 -
构成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要件有: 1、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合法配枪的个人和单位; 2、主观方面上是故意的; 3、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管理的相关规定; 4、客观方面表现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
2020.11.02 127
-
非法出租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这里的枪支。包括公务用枪和民用枪支。本罪在客观方面因主体的
2022-05-25 15,340 -
构成非法出租枪支罪的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配置枪支的
2023-01-09 15,340 -
非法出租枪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违法出租、出租枪支的行为。这里的枪。包括公务用枪和民用枪。本罪根据主体的不同,客观上可以分为两
2021-10-10 15,340 -
非法出租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非法出租枪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枪支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依法配备、配置枪支的单位和个人; 4.主观方
2022-05-17 15,340
-
01:08
非法出租枪支罪量刑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量刑标准予以处罚。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处罚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本罪的基本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1,081 2022.04.17 -
01:18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三点: 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7,122 2022.10.12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2,04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