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探望权受一定限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终止去其探望的权利。” 婚姻法设立探望权的目的在于维护离异子女的身心健康。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通过行使探望权探望子女,给伏抚养费用,把关爱和亲情带给子女。这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通过行使对子女的教育权和抚养劝的重要途径,也是父母子女关系不因婚姻的解除而消除的重要体现。 当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行使探望权探望子女时出现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时,应中止其行使探望权以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可以申请中止探望权的主体有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父或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人民法院经审察认为确需中止行使探望权的应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权人行使探望权。待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以后再根据当事人申请恢复其探望权的行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不抚养一方享有法定的探望权,但是,具体探望的天数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应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再由法院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在夫妻就孩子探望权达成协议或者法院就探望权做出判决的情况下,抚养孩子的一方仍然不让见孩子、不让探视孩子,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但是,对探望权进行强制执行可不是一般的强制执行,法院不能直接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而是指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通过罚款、拘留措施,强迫离婚不让见孩子、不让探望孩子的一方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
-
成年子女对父母行使探望权的限制
成年子女对父母行使探望权一般没有限制。但如果子女对父母有虐待等行为,不利于父母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其行使探望权,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2021.03.01 199 -
子女探望权的探望权如何行使
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2021.03.02 199 -
探望权怎么行使
遵循下列原则按照双方协商的或者法院判决结果行使探望权:1.以尽量坚持子女正常学习日子、坚持安静心态为准则。2.以照料有残疾一方为准则。3.以便利可行的方法为准则。
2021.03.22 128
-
探望权人行使探望权有强制性作为保障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行使探望权时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对于拒不执行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探望权是探望权人的法定权利,协助义务是直接抚养子女的
2021-10-15 15,340 -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否申请行使探望权?
1、限制行为能力人尽管行为能力受限,但其仍有权享有亲权或与此相关的权利。 2、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申请行使探望权的,在不会对未成年子女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准许,并视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具体情况,明
2021-10-15 15,340 -
成年子女对父母行使探望权的限制
成年子女对父母行使探望权一般没有限制。但如果子女对父母有虐待等行为,不利于父母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其行使探望权,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2022-06-06 15,340 -
探望权限制时间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也就是说,孩子父母可以就探望的时间进行双方协商。如果谈判破裂,或者协商不成,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最终判决,而最终判决的时间,即便直接孩子的
2022-08-25 15,340
-
00:58
抚养权方限制探望孩子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阻止另一方探望未成年子女的话,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求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离婚后,双方都仍然是子女的监护人。但是只有一方享有抚养权,能直接抚养子女。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享有法律规
1,050 2022.04.17 -
02:00
探望权执行的方式是什么探望子女的方式和频率由夫妻双方离婚时自行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探望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父母离婚后,无论子女
1,112 2022.04.17 -
01:38
离婚后孩子探望权怎么约定离婚后孩子的探望权行使方式和时间,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判决。在两个人协商探望权的时候,要明确约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探望。这样既可以避免抚养的一方不配合探望,又可以避免另一方因为频繁探望,对子女成
91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