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破产欺诈的行为,债务人进行破产欺诈的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债务人进行破产欺诈的行为债务人进行破产欺诈行为,必然减损债务人的整体责任财产和财产性权利,损害债权人的共同清偿利益,使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如不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就无法真正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但是,由于债务人已进入破产程序,丧失了债务清偿能力,其民事主体也将被注销,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犹如水中捞月、画饼充饥,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有必要将对债务人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追究,延伸到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即破产企业的原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让他们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填补债权人遭受的损害,同时制裁其违法行为。二.债务人进行破产欺诈的责任债务人实施破产欺诈行为,其目的在于逃避债务和社会责任,具有主观恶意,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多数债权人的债权清偿利益。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破产欺诈行为给债权人造成损害,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故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破产欺诈责任人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性质,属于侵害债权人财产权所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承担责任的具体形式是赔偿损失,即由破产欺诈责任人以其自身的财产赔偿债权人所受到的财产损失。这是企业法人应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例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破产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破产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破产欺诈行为一般包括妨害清算罪和虚假破产行为等,法律规定,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
2020.12.29 164 -
对破产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企业借助破产偿债程序并在破产事务管理上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违法违规操作以逃避债务的行为,属于破产讨债的欺诈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虚假破产罪; 但在真实的破产而非虚假的破产中,当事人通过虚假诉讼的方式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
2020.09.25 128 -
对破产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对破产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是: 1、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虚假破产罪; 2、但在真实破产而非虚假破产中,当事人以虚假诉讼的形式隐瞒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财产,处分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涉嫌构成虚假诉讼罪。 借助破产
2022.04.14 244
-
如何进行价格欺诈违法行为认定,哪些行为是价格欺诈
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
2022-07-26 15,340 -
如何进行欺诈合伙人?
合伙人退伙财产份额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合伙人退伙的,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时有未了结的合伙企业事务的,待了结后进行结算。企业经营
2022-08-17 15,340 -
欺诈行为是民事行为还是欺诈行为?
1、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如:以次充
2022-04-19 15,340 -
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责任范围
买卖合同欺诈的行政责任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对实施欺诈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予以警告或责令停业整顿、罚款等行政处罚。对实施欺诈的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有关部门可以予以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06-06 15,340
-
01:36
破产债权怎么进行申报破产债权进行申报的流程如下: 1、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提交债权证明和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报人应当提交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和债权证明。申报的债权有财产担保的,应当提交证明财产担保的证据; 2、人民法院在登记申报的债权时,应当记
3,091 2022.10.16 -
01:03
公司破产如何进行破产清算首先,公司的股东会做出解散公司的决议,并在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工作。公司的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清算组发现公
980 2022.04.17 -
01:27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1,21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