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事故人伤要垫付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没有规定肇事者必须垫付,但肇事者有权现行垫付。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明确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由哪一方垫付,但作为当事人,出于人道主义或者义务,最好先垫付部分医疗费用。如果你已经支付了医疗费用,那么你应该保管好医疗保证金,在为伤者办理出院手续时,你应该从对方那里获得正式的医疗发票、相关的病历和诊断,以便日后申请赔偿。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并未规定肇事者一定需要垫付。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明确规定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由当事哪一方进行垫付; 不过作为当事人,出于人道主义或者义务来说,最好还是先行垫付其中的一部分医疗费用。
如果撞伤人了是需要垫付医药费的。这种情况是有明确规定,而且医院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能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如果是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就要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所该支付的抢救费用。
-
交通事故中人伤要垫付吗
交通事故中人伤是不需要垫付的,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保险公司提前缴纳的,发生交通事故的,事故车辆有强制交通保险的,保险公司应当在强制交通保险责任范围内支付伤者的救助费用。根据法律法规,医院应当及时抢救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不得
2022.04.12 1,272 -
交通事故中人伤要垫付吗
一、交通事故人伤要垫付吗: 1、有明确规定,医院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 2、如是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 3、如是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
2020.03.26 144 -
交通事故受伤人需要垫付伤残吗?
交通事故人伤可以先行垫付相关的医疗费,在对事故的责任方认定后再进行赔付。医药费垫付情形分为以下三种: 1、车方先行垫付,待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后进行详细计算; 2、车方和伤者协商垫付,待后期理赔时详细计算; 3、伤者自行垫付,痊愈后根据法律规定
2020.11.07 142
-
交通事故人伤要垫付吗
一,法律没有规定,肇事人必须垫付医药费。 二,可受害者先垫付。 治病要紧。治疗结束后,再向肇事人索赔。 三,可以通过交警,让保险公司垫付。 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
2022-01-09 15,340 -
交通事故人伤要垫付吗
一,法律没有规定,肇事人必须垫付医药费。 二,可以自己先垫付。 治病要紧。治疗结束后,再向肇事人索赔。 三,可以通过交警,让保险公司垫付。 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
2022-01-13 15,340 -
交通事故人伤要垫付吗
一,法律没有规定,肇事人必须垫付医药费。 二,可以自己先垫付。 治病要紧。治疗结束后,再向肇事人索赔。 三,可以通过交警,让保险公司垫付。 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
2022-01-11 15,340 -
交通事故人伤要垫付吗
一,法律没有规定,肇事人必须垫付医药费。 二,可以自己先垫付。 治病要紧。治疗结束后,再向肇事人索赔。 三,可以通过交警,让保险公司垫付。 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
2022-01-13 15,340
-
00:49
把人撞了需要垫付医药费吗
把人撞了不一定需要垫付医药费。因为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明确规定,肇事者需要垫付医药费。如果撞了人,不管谁负主要责任,不建议垫付医药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医院不能因为抢救费用问题,而拒绝或者延迟抢救病人。换句话来
6,088 2022.04.17 -
01:13
朋友借钱怎么要回来
朋友借钱不还的对付方法: 1、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债权人在借款期限到后,提醒对方尽快清偿债务,也可以约定或者订立新的延期偿还合同; 2、债务人拒不还款,双方协商无效的情形,债权人可以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
10,839 2022.04.17 -
00:51
朋友圈发别人照片骂人犯法吗
朋友圈发别人照片骂人犯法。因为朋友圈发别人照片骂人,可能会侵犯公民的肖像权,情节轻微的,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4,63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