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起诉离婚孩子可以判给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一般会判给另一方。家暴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一方实施家暴,意味着该方对于子女成长极其不利,而抚养权的判决都是有利子女原则,因此,家暴方一般不会取得孩子的抚养权。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一方遭遇家暴后,如果想要孩子抚养权的,建议到法院起诉离婚。 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按照哪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 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养等因素来判断。若确定一方有暴力,另一方获得孩子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暴力对孩子的成长会不好。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一般会判给另一方。家暴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一方实施家暴,意味着该方对于子女成长极其不利,而抚养权的判决都是有利子女原则,因此,家暴方一般不会取得孩子的抚养权。
-
家暴被起诉离婚孩子会判给谁
因家暴被起诉离婚,孩子判给谁是无法确定的。 原则上,因家暴被起诉离婚的,只要不是对孩子实施暴力,那么就不会影响争取孩子抚养权。并且,法院审理时会根据以下情况俩判决孩子抚养权:双方的基本条件;双方父母的基本条件;孩子的生活环境;孩子的意见。但
2021.02.08 106 -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会判给谁呢?
夫妻一方遭遇家暴后,如果想要孩子抚养权的,建议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按照哪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 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养等因素来判断。若确定一方有暴力,另一
2021.03.28 94 -
家庭暴力起诉离婚孩子判给谁
家庭暴力起诉离婚孩子会判给谁由具体情况而定。法律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
2022.04.13 506
-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判给谁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的归属权,法院会根据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原则,综合考虑孩子的生活状态、夫妻的经济收入、以及道德方面来判决。当然,如果一方存在暴力,另一方获得孩子的可能性比较大。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
2022-06-03 15,340 -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会判给谁
2岁以下的小孩一般判给母亲抚养,除非女方有不适合抚养的情况,10以上的孩子,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若有两个小孩,原则上是一人抚养一个小孩的没有扶养孩子一方应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一方收入的20-30%。
2021-10-15 15,340 -
家暴了起诉离婚孩子判给谁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的归属权,法院会根据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原则,综合考虑孩子的生活状态、夫妻的经济收入、以及道德方面来判决。当然,如果一方存在暴力,另一方获得孩子的可能性比较大。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
2022-06-03 15,340 -
被家暴起诉离婚, 孩子判给谁?
家庭暴力起诉离婚的孩子会被判给没有家庭暴力的一方,一方有家庭暴力的倾向。如果有证据证明家庭暴力的事实,就会被判给另一方,因为家庭暴力不适合抚养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2021-11-25 15,340
-
01:02
一方有家暴离婚孩子判给谁
一方有家暴离婚,孩子一般会判没有过错的另一方。家暴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一方实施家暴,意味着该方对于子女成长极其不利,而抚养权的判决都是有利子女原则,因此,家暴方一般不会取得孩子的抚养权。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
539 2022.06.06 -
01:11
有家暴的婚姻离婚孩子会判给谁?
婚姻中有家暴行为一方属于离婚过错方,如果另一方对离婚无过错,也没有不适合抚养子女的情形,也愿意抚养子女,则子女抚养权一定会判给另一方,不会判给实施家庭暴力的过错方。这是因为法院在判决子女抚养权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判给谁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1,217 2022.04.17 -
01:20
因家暴离婚孩子会判谁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一方存在家暴行为,离婚时子女的抚养权应当归另一方抚养。原因如下: 1、家暴行为属于不良的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子女的生活和成长,可能会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夫妻双方决定离婚时,
2,5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