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和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计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税?
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 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
2020.10.14 157 -
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应当计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中,按照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来计税。而该计税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当年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和各项扣除后的余额。
2020.10.25 406 -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怎么计算
1、用人单位除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外,其它情况根据解除的原因不同,赔偿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
2020.12.23 134
-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1、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
2022-05-14 15,340 -
解除劳动关系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
1、解除劳动关系计算经济补偿金赔偿金产假工资加班费时依据最后12个月的实际应发工资来计算。 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
2022-07-20 15,340 -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的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怎么计算:(一)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1、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2、因病或非因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
2022-08-25 15,340 -
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支付问题主要看解除原因: 1.被迫解除。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
2022-06-13 15,340
-
01:29
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1、计算基数,按照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其中包含绩效奖金、年终奖、各类津贴和福利补贴等等货币性质的收入,在劳动法中规定有关社平工资三倍的限制,是否分段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计算年限,按照员工在本
17,626 2022.04.17 -
01:17
经济补偿金金额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1、计算基数,按照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其中包含绩效奖金、年终奖、各类津贴和福利补贴等等货币性质的收入,在劳动法中规定有关社平工资三倍的限制,是否分段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计算年限,按照员工在本
3,593 2022.04.15 -
01:35
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关系方式,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1,927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