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动产权证上,出让/公寓指的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动产权证书,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简称为不动产证,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该证书由国土资源部制定,于2015年3月1日正式施行。国土资源部还制定了不动产登记簿证样式,称为《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自2015年3月1日起,这些证书正式启用。不动产证书上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如果不一致,除非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否则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城市居民的“房产证”将逐步换成“不动产证”。不动产登记是《民法典》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不动产证比房产证更为详细,因为“房产证”对房屋的使用年限和房屋价格采取了规避态度,而“不动产证”则对使用年限进行了明确规定“起和止日期”和房屋取得价格,使交易更加透明和明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寓可以办不动产权证。公寓和普通住宅的区别在于,公寓土地的使用年限是40年,而普通住宅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此外,公寓不仅可以用于自住、出租,而且公寓的面积比较小,又处于市中心位置,后期转手、出售都是非常方便的,满足多数人需要。
土地使用权证不动产权证是指:土地使用权证不动产权证是指国土资源部制定的不动产登记簿证,不动产登记机构启用新的不动产登记簿证后,原有的各类不动产登记簿、权属证书和登记证明样式将逐步停止发放,已经依法发放的《集体土地所有证》等证书、证明继续有效。
-
出让/动迁房是什么产权
出让动迁房即是拆迁安置房。 因为其安置对象是特定的动迁安置户,该类房屋的买卖除受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还受到当地政府相关的地方政策约束。 安置房,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
2021.11.22 93 -
想了解一下对于公寓是否有不动产权证
公寓可以办不动产权证。公寓和普通住宅的区别在于,公寓土地的使用年限是40年,而普通住宅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此外,公寓不仅可以用于自住、出租,而且公寓的面积比较小,又处于市中心位置,后期转手、出售都是非常方便的,满足多数人需要。
2021.10.04 46 -
确权的不动产是指房屋的什么
不动产确权其实就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房地产部门申报以及审核等相关程序确定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利。房屋确权保障房屋所有人对于自身房屋享有占有、收益以及处分等相关权利,是唯一的完全物权,同时也是房地产权属变更、转让等相关法定依据。
2021.01.05 278
-
公寓怎么办不动产权证
公寓可以办不动产权证。公寓和普通住宅的区别在于,公寓士地的使用年限是40年,而普通住宅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此外,公寓不仅可以用于自住、出租,而且公寓的面积比较小,又处于市中心位置,后期转手、出售都是
2023-08-22 15,340 -
公寓是不是不动产证
公寓可以办不动产权证。公寓和普通住宅的区别在于,公寓土地的使用年限是40年,而普通住宅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此外,公寓不仅可以用于自住、出租,而且公寓的面积比较小,又处于市中心位置,后期转手、出售都是
2022-07-01 15,340 -
公寓不动产权证怎么办理?
由受托人凭公证委托书代委托人办理相关手续。所需材料如下: 1、惠州市不动产登记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不动产权属证书(不动产权证书或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地产权证、房地产共有权证、产权权属证明书等
2022-08-20 15,340 -
公寓有没有不动产权证
有的。是一种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不允许动的房产权利证明。又称《中国不动产权证》新的《不动产权证》和现在的《房产证》有些许的不同,《不动产证》的外页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外,在右上角写有不动产
2021-12-16 15,340
-
01:32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什么意思
不动产权属证书指的就是不动产物权的证据,它主要是针对财产拥有或者交易事实的确认,根据物权法关于不动产权属证书的相关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一般是指权利人享有不动产物权的相关证明,如果出现记载不一致的,一般以登记簿为准。 不动产权证书的作用有:
2,021 2022.04.15 -
01:20
什么叫不动产权属证书
不动产权属证书,指的是不动产的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担保物权等物权的证明文书。不动产权属证书中所记载事项应与不动产登记簿保持一致。不动产权证书应当具有统一的证书编号,证书中应记载权利人名称、共有情况、不动产座落位置、不动产单元
902 2022.04.15 -
01:02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吗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根据法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
5,14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