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当事人是不是必须到庭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案件当事人一般是必须到庭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法院可缺席判决。但若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可以不出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第一百四十四条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第五十七条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第六十二条 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案件当事人不是必须到庭。通常在民事的离婚诉讼案件中,有委托或者法定代理人出庭的,当事人本人不是必须要出庭的。离婚诉讼案件直接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夫妻双方关系是否真的破裂,是法院判决离婚的重要因素。
离婚案件当事人必须到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因为离婚诉讼直接涉及当事人人身关系,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是法院判决离婚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代理人无法体会和准确地表达当事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意志变化,所以必须由当事人出庭。
-
离婚案件当事人必须到庭吗
离婚案件当事人必须到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因为离婚诉讼直接涉及当事人人身关系,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是法院判决离婚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代理人无法体会和准确地表达当事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意志变化,所以必须由当事
2021.01.01 325 -
离婚案件是不是必须本人到庭
本人可以不到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2021.04.02 482 -
离婚案件当事人是否必须出庭
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出庭的,对于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法院可缺席判决。但若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2020.01.20 136
-
离婚案件当事人是不是必须到庭?
在一般的情况下,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当事人是可以委托他人代自己出庭进行诉讼的,可以是律师,也可以是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但是在离婚案件中,如无特殊情况导致无法到庭的,当事人必须到庭。
2021-04-14 15,340 -
离婚案件当事人是否必须到庭
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在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出庭的情况下,当事人本人并非必须出庭。但是,离婚诉讼直接涉及当事人人身关系,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是法院判决离婚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而夫妻感情变化微妙
2022-08-17 15,340 -
离婚案件当事人必须到庭吗
一般民事诉讼案件,如果有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当事人本人不得不出庭。但离婚诉讼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夫妻感情是否确实破裂是法院判决离婚的重要因素。夫妻感情的变化微妙,即使是有特别许可的诉讼
2021-10-02 15,340 -
离婚案件当事人必须到庭吗?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离婚案件当事人一般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理由如下:1、在民事案件中,诉讼当事人委托了全权代理人的,本人可以不出庭参加诉讼。但是由于离婚案件的特殊性,是解决当事人身份关系的案件,应当由当
2021-05-07 15,340
-
01:01
离婚开庭必须拿到户口本吗离婚开庭不是必须拿户口本。在离婚案件中,原告提起离婚诉讼时,应当提交双方的身份证,证明原被告的身份;提交结婚证,证明双方的婚姻关系;另根据实际情况提交双方感情破裂的证据、双方共同财产证据、子女身份证明和争取抚养权相关的证据等等。以上证据材料
1,714 2022.05.11 -
01:33
刑事案件多久必须结案刑拘后多久判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判刑从刑事拘留到最后的判刑,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七个月左右;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拘留一般要十四天,最长要三十七天;逮捕、侦查一般需要二个月,最长要七个月;审查起诉一般是一个半个月,最长是两个半个月;法院
987 2023.01.04 -
01:05
离婚必须在当地离吗离婚案件不是只有当地的法院才可以管辖,也就是说它不是必须在当地进行离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原告起诉被告离婚,那么是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和他的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就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但是也会有
4,15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