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抗辩权中除斥可否改变抗辩期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抗辩权不适用除斥期间。抗辩权是对抗他人请求权的一项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抗辩权没有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对于某种权利所预定的存续期间,又称预定期间。 广义上的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
先诉抗辩权可以放弃,先诉抗辩权是保证人可以行使的的一项民事权利,它是可以为保证人自行决定行使或者抛弃的,还可以选择预先抛弃或事后抛弃,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先诉抗辩权是可以放弃的。
-
抗辩权和不可抗辩权是什么
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 不可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
2021.03.13 181 -
抗辩与抗辩权的区别
抗辩与抗辩权的区别:1、对抗的内容不同:抗辩的内容体现在对方的权利没有发生,或者对方的权利已经发生,但由于某种原因被消灭。抗辩权是请求权的对抗权,其内容体现在对方虽有请求权,但有权根据抗辩权拒绝付款;2、当事人是否需要自行主张是不同的:在诉
2022.04.13 2,333 -
抗辩和抗辩权的区别
1.功能不同。抗辩权的功能在于虽认可对方的请求权存在但阻碍请求权的行使;狭义的抗辩的功能则在全部或部分否认对方的请求权存在。2.是否主张不同。在诉讼中,法院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职权主动适用狭义的抗辩;但抗辩权必须由抗辩权人主张,法院不得依职
2021.02.20 371
-
除斥期间有抗辩权吗?
抗辩权不适用除斥期间。抗辩权是对抗他人请求权的一项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
2022-07-02 15,340 -
制约抗辩权除斥期间
抗辩权不适用除斥期间。抗辩权是对抗他人请求权的一项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
2022-06-03 15,340 -
除斥期间能否提出抗辩权
抗辩权不适用除斥期间。抗辩权是对抗他人请求权的一项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
2022-07-04 15,340 -
抗辩权有除斥期间吗
抗辩权不适用除斥期间。抗辩权是对抗他人请求权的一项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
2022-05-11 15,340
-
00:54
不安抗辩权可以解除合同吗
不安抗辩权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但应当在中止履行后,具有先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仍不提供担保或者恢复履行能力后,另一方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在具有先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转移
2,285 2022.04.15 -
01:07
抗辩权是什么意思
抗辩权,指的是妨碍他人行使权力的一种对抗性权利。在实践中,大部分的抗辩权的目的在于拒绝对方的请求,使对方的请求权无法实现。比如:不安抗辩权,指的是如果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如果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已经丧失履行能力,或者有不
9,315 2022.04.17 -
00:58
不安抗辩权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吗
不安抗辩权可以要求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在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转移财产、抽逃出资逃避债务等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具有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中止履行后
1,52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