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持有枪支和弹药的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该款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下列两种情形依照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处罚: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
所谓私藏,是指持有和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性。即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未依法取得持枪证件而持有、携带枪支、弹药,或者虽有证件但将枪支、弹药携带出依法规定场所,或者在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的行为。枪支、弹药无论是他人赠予的,还是拾来的,或者是自己曾经合法配带、以后应交未交的,只要是未经合法批准而私自持有、隐藏,都属于本罪所要求的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但是,如果非法持有、藏匿的枪支、弹药是自己非法制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的,应以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罪或者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论处,不再另定私藏枪支、弹药罪。所谓拒不交出,既包括私藏枪支、弹药已被发觉,限令其交出仍抗拒交出;也包括私藏者未被发觉,但其明知应当交出而仍藏匿不交出。本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即具备持有、私藏行为之一,即构成犯罪。
-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量刑规定
对于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量刑处罚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指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自挪用、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
2020.06.14 103 -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定罪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定罪标准: (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一支的; (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或者以压
2020.09.05 174 -
非法持有枪支和弹药怎么量刑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
2020.11.24 109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弹药、非法持有、非法销售枪支、弹药罪
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案(
2022-01-23 15,340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法律规定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该款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下列两种情形依照非法持有、私藏枪支
2023-01-23 15,340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弹药犯罪中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刑法第128条第1款),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自挪用、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
2022-01-23 15,340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四条明确了该罪的追诉条件,即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和弹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一)非法持有、隐
2021-11-18 15,340
-
01:11
如何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是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枪支管理的规定,私自挪用、隐藏枪支弹药,危害公共安全且拒不交出的行为。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1、行为人
907 2022.04.15 -
01:08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怎么判
根据《刑法》相关的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判刑标准为: 行为人违反了我国枪支的相关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导致情节严重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法配
1,063 2022.04.17 -
01:19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判几年
行为人违反国家枪支的有关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导致情节严重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依法配备枪支的公务人员,通过非法手段将枪支出租或者出借的,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
1,56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