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非法集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如何识别和防范呢有关部门建议: 1、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 2、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 3、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4、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如何识别和防范呢有关部门建议: 1、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 2、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 3、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4、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首先,对于高额回报以及工资支付等项目,要保持警惕,并且可以和亲戚朋友进行沟通,或向有关的部门核实真假,以免上当。其次要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高收益的同时会伴随着高风险,特别是不规范的经济活动,风险会很大,所以要增强理性投资意
2022.04.12 3,661 -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的规定,防范非法集资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处置非法集资相关法律法规,梳理非法集资有关法律规定适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罪名适用、量刑标准、刑民交叉、涉案财物处置等问题,加快民
2020.01.25 263 -
如何防止非法集资
个人犯罪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30万元以下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个人犯罪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个
2020.10.01 237
-
如何预防和防范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有关部门建议: 1、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 2、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
2021-08-01 15,340 -
如何防范和预防非法集资?
1、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 2、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3、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
2021-07-26 15,340 -
单位非法集资的犯罪如何预防
1、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我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经验和优势,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范畴,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群防群
2023-01-20 15,340 -
非法集资的预防措施是如何的?
一方面,因市场流动性收紧,国内一些企业经营运行发生困难,原有资金链断裂,部分非法集资案件可能持续暴露。另一方面,民间资金较为充足,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在各地投融资热潮中,发生非法集资的潜在风险加剧。一些
2022-08-01 15,340
-
01:06
非法集资罪如何判
没有非法集资罪,集资诈骗罪是个人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达到10万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将处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到20万的罚金;非法集资数额达到30万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将处5年到1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5万到50万的罚金;
1,044 2022.04.17 -
00:58
非法集资是如何界定的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就属于非法向公众吸收资金,就构成非法集资: 第一,犯罪嫌疑人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第二,向社会进
4,514 2022.04.15 -
01:06
非法集资诈骗如何退赔
非法集资诈骗退赔如下:被告人非法占有或者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该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若是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但仍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案发
2,01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