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期诉讼时效期间只有20年一种情况?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为您解答。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20年诉讼时效适用范围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适用于所有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受损害开始算,3年之后再起诉的,很可能会被对方以已过诉讼时效为原由而抗辩,从而诉讼请求得不到法院的支持。但是权利人有可能20年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20年之后才知道,这种情况去法院起诉,法院是不会再受理的,因为最长时效就是从损害之日起20年。
-
最长诉讼时效20年适用于何种情形
最长诉讼时效20年适用于民事纠纷,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2021.04.18 661 -
最长诉讼时效20年适用于何种情形
最长诉讼时效20年适用于民事纠纷。 1、最长诉讼时效是从损害之日起20年,其适用于民事纠纷,是指权利人20年之内不向法院起诉,过了20年再起诉的法院将不会受理; 2、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受损害开始算,3年之后再起
2022.08.16 6,503 -
最长诉讼时效20年适用于哪些情况
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受损害开始算,3年之后再起诉的,很可能会被对方以已过诉讼时效为原由而抗辩,从而诉讼请求得不到法院的支持。但是权利人有可能20年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20年之后才知道,这种情况去法院起诉,
2021.02.17 677
-
长期诉讼时效期间只有20年一种情况?
为您解答。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环境
2022-10-05 15,340 -
什么情况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022-10-05 15,340 -
规定的诉讼时效期为一年的有哪几种情况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
2022-10-06 15,340 -
一年的诉讼时效有哪几种情况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
2022-10-06 15,340
-
01:08
借条诉讼有效期多长时间
借条在债务人还清全部款项时失效,在此之前,债权人均可以借条为证据到人民法院起诉债务人。但是,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
1,889 2022.04.17 -
01:12
合同诉讼时效有多长时间
诉讼时效的起止,是债权人行使自己权利、请求司法保护的关键时间节点。实践中,发生合同纠纷时,双方当事人更加要确定合同的诉讼时效,这不仅是债权人胜诉的关键,还是债务人抗辩的关键。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最新规定,我国诉讼时效调整为三年。同时,诉讼时效的
2,196 2022.04.17 -
01:14
借条有效期多长时间
借条的有效期其实指的就是借条的诉讼时效。 一般借条的诉讼时效,不会影响借条本身的法律效力,只要是在合法签订且是真实有效的借条,无论时间是多久,借条本身都是有效的。当然如果借条过了诉讼时效,可能就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民法总则的有关借条诉
4,06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