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幅度和间隔法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减刑幅度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间隔是: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六个月。
《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第一,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减刑。如果在缓刑考试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予以减刑,同时缩减其考验期限。但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相应缩减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减刑后的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两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不能少于一年; 第二,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1、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 2、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得超过两年有期徒刑; 3、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如果悔改表现突出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两年有期徒刑; 4、如果悔改表现突出并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一次减刑不得超过三年有期徒刑。 第三,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一般可减为十八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三年以上十八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减为无期徒刑,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可减为十五的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减刑的起始时间,是指罪犯被执行刑罚多少时间后才可以依法减刑;减刑的间隔时间是指第一次减刑与第二次减刑之间应相隔多少时间的规定。 1、被判处五年以上的,一般在执行一年半以后可依法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相隔二年以上; 2、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次减二年至三年,第二次减刑时,隔时间不得少于二年; 3、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比照前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 4、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执行二年后方可减刑; 5、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缓期二年执行期间不得减刑,二年执行期满可减刑。
-
法定刑和量刑幅度规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犯罪分子具有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2022-11-08 15,340 -
量刑幅度
根据我国《刑法》第61-63条的相关规定:一、应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决定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即罪刑相适应原则。二、具有规定的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
2022-01-26 15,340 -
法定刑的量刑幅度
法定刑是指刑事立法中特定犯罪规定的刑事类型和范围。可分为:(1)绝对法定刑,即绝对确定刑罚的类型和范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刑法典已经被采用,在现代国家的刑事立法中很少出现。(2)相对法定刑罚,即规定了
2021-12-31 15,340 -
的量刑幅度
有期徒刑的幅度,大致可分为三种:一、长期有期徒刑,指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二、中期有期徒刑,指对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三、短期有期徒刑
2022-10-29 15,340
-
01:23
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的时间分别是多久
依据戒毒条例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戒毒人员需要在社区进行戒毒的,一般在社区戒毒的时间期限是3年,计算的时间一般是从戒毒人自报到当天起开始计算;如果戒毒人是被有关部门要求强制要求戒毒的,一般强制隔离的戒毒的时间期限是2年,时间一般会从作出要强制
63,199 2021.04.25 -
01:08
怎么合理合法拉横幅
合理合法拉横幅的方式如下:只要没有什么侮辱性的语言的,然后没有妨碍到别人的,就不是违法的。到单位门口拉横幅,不影响单位工作,只是拿着横幅站在那里,也不大声喧哗,应该不是游行但属示威,不影响单位工作不违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
16,759 2022.05.11 -
01:18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法律适用
医疗纠纷仲裁主要适用以下法律规定: 第一,《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该法律规定的用途在于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从而维护医疗机构和患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秩序的稳定,保护医疗安全。因此,属于医疗纠纷仲裁的法律适用范围; 第二,《中华人
1,32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