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合同纠纷可以先起诉后催收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物业合同纠纷可以先起诉再催收。对于合同的纠纷解决方法有协商、调解、仲裁、起诉。如果在其当事人起诉后,物业服务企业再催收,业主为此缴纳费用的,在宣判之前可以申请撤回起诉。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业主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其限期交纳;逾期仍不交纳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物业合同纠纷可以向起诉后催收。催收和起诉不分先后顺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如果在起诉后,经过催收就已经达到收款目的,则向法院撤回起诉即可。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
可以。催收是物业公司进行私力救济的渠道,也是一种协商和调解的过程,往往催收和起诉不分先后顺序; 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如果在起诉后,经过催收就已经达到收款目的,则向法院撤回起诉即可。
-
物业公司物业合同纠纷可以先催收吗
可以。 催收是物业公司进行私力救济的渠道,也是一种协商和调解的过程,往往催收和起诉不分先后顺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如果在起诉后,经过催收就已经达到收款目的,则向法院撤回起诉即可。
2020.12.15 180 -
物业费纠纷可以先起诉再起诉吗
可以。 催收是物业公司进行私力救济的渠道,也是一种协商和调解的过程,往往催收和起诉不分先后顺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如果在起诉后,经过催收就已经达到收款目的,则向法院撤回起诉即可。
2020.10.05 225 -
物业提供差额测价的合同能不能先起诉后催收
可以。催收是物业公司进行私力救济的渠道,也是一种协商和调解的过程,往往催收和起诉不分先后顺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如果在起诉后,经过催收就已经达到收款目的,则向法院撤回起诉即可。
2020.08.10 115
-
物业纠纷可以先起诉后催收吗
物业合同纠纷可以先起诉再催收。对于合同的纠纷解决方法有协商、调解、仲裁、起诉。如果在其当事人起诉后,物业服务企业再催收,业主为此缴纳费用的,在宣判之前可以申请撤回起诉。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规
2022-05-12 15,340 -
物业合同纠纷能先起诉后催收吗
可以。催收是物业公司进行私力救济的渠道,也是一种协商和调解的过程,往往催收和起诉不分先后顺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如果在起诉后,经过催收就已经达到收款目的,则向法院撤回起诉即可。 《中华人
2022-05-13 15,340 -
物业合同纠纷可以上诉吗
房地产合同纠纷的上诉有可能改变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
2021-10-26 15,340 -
物业管理合同纠纷可以反诉吗
符合条件可以反诉。反诉条件如下:第一,反诉只能由被告向原告提起,其他诉讼参与者之间没有反诉的关系;第二,反诉必须向受理诉讼的法院提起,否则可能是诉讼,而不是反诉。第三,反诉必须在法院受理诉讼后提起诉讼
2021-10-20 15,340
-
00:59
物业合同纠纷一定要先催交吗
物业合同纠纷,不一定要先催交。不需要催交的情况主要针对的是,对方当事人也就是业主,出现了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就明确表示不会交费的情形。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578条的规定。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物业合同纠纷,就包括了业主不交物业费而产生
1,676 2022.04.15 -
01:08
因合同纠纷可以起诉吗
因为合同产生纠纷,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相应的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就包括了,在我国境内发生的、涉及民事主体之间人身或者财产关系的纠纷。合同纠纷案件,显然与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有关,当然能够成为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但是需要注意,
1,703 2022.04.15 -
01:13
网络购物纠纷可以异地起诉吗
网络购物纠纷可以异地起诉。网络购物纠纷可以在异地起诉,即消费者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对公民提起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4,11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