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侵犯知识产权如何追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遇到知识产权侵权时,企业应及时启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在起诉前,首先,权利人应当明确,起诉的对象是竞争对手还是合作方(客户等),评估起诉的必要性;其次,权利人在启动诉讼前,有必要核实相关权利基础,如专利是否还处于保护期限内且连续缴纳年费,专利是否稳定等; 2、再次,固定侵权证据,并对当前证据是否能够证明被告侵权做一个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公证的方式固定侵权证据,包括侵权对象、侵权行为、侵权程度等;在确认有较大概率构成侵权后,企业应明确诉讼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行业壁垒,阻止新兴企业进入市场,还是为了通过诉讼获取许可收益,针对不同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诉讼主张;以上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选择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企业可以在启动知识产权诉讼时及时进行财产、行为保全,尽可能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犯知识产权一般会犯侵犯知识产权罪,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知识产权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智力成果,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起诉知识产权侵权的方式为: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侵犯知识产权如何赔偿
知识产权侵权的,赔偿数额一般是按照被侵权人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如果无法确定损失的,则按照侵权人获利的情况确定。获利的情况无法确定的,双方可以协商赔偿数额,之后可以向法院起诉。
2021.02.20 214 -
侵犯知识产权如何定罪
侵犯知识产权的量刑标准视不同的罪名而定,具体情况如下: 1、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2022.12.22 721 -
侵犯知识产权如何量刑
一般而言,专利侵权只会要求承担民事责任,但在涉及假冒专利的情况下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下列行为属于专利法规定的假冒专利的行为: (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
2020.05.22 269
-
侵犯知识产权罪追诉时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三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继
2022-07-20 15,340 -
企业如何处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申请,权利管理与应用,知识产权侵权维权是三大块,应当同等重视; 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商标;如果是科技企业,可以考虑再专有领域开发专利,结合当地政府科技奖励政策和指引,一方面争取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2022-03-27 15,340 -
企业知识产权讲座中侵犯知识产权怎么处罚
在我国,知识产权法主要指的是《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他们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计算规定分别如下: 《著作权法》第48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
2022-08-07 15,340 -
知识产权侵犯如何维权
1、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并申请行政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2、搜集、保存对方侵犯你所享有的知识产权的证据,有必要的话可以咨询律师,请律师对侵犯知识产权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委托公证。 3、与侵权行为人
2022-11-07 15,340
-
00:59
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首先,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另外,如果权利人超过上述的两年诉讼时效才起诉,且起诉时该知识产权仍在保护期内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责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如果涉及财产赔偿的
1,729 2022.04.17 -
00:52
企业破产债务如何追讨企业破产后,应当按照破产清算后的清偿顺序清偿原债权、债务。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报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应按法定出资比例缴纳公司剩余税款、赔偿金和社会保险费。公司财产未依法清偿前,不得分配
674 2022.05.26 -
01:07
侵犯隐私权如何起诉侵犯隐私权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那么就可以直接以侵权之诉起诉。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
1,96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