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民事欺诈行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消费者在碰到价格欺诈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维权: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即通过与经营者协商,把所购买的商品或所得的服务退换、维修或作适当补偿,从而平息争议。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保存好所购商品包装盒、说明书等,尽量使之完整无损; (2)要携带好商品的发票以作为购物凭证; (3)可先打电话到商店交涉,约好时间后再前往; (4)要实事求是,所提要求要合情合理合法; (5)要注意态度,经营者肯退赔则退赔,万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吵闹,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2、向消协投诉 消费者在投诉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投诉前最好先同经营者交涉、与经营者协商失败后、再向消协投诉。 (2)要写书面的投诉书,投诉书内容包括,投诉人姓名、性别、职业、工作单位、电话、通信地址、邮编;商品的名称、牌号、型号、出厂日期、价格;商店的名称、电话、地址、邮编;生产厂家名称、电话、地址、邮编;购买商品日期、损失价值。 (3)要把发票复印件一并附上。 (4)投诉可直接递当地(区、县及市)消委会,如商品额值较大、问题较严重或当地消协未能解决的,也可向上一级消协投诉。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所谓申诉,即市民对有关的问题向国家机关申述意见,请求处理的行为。消费者申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向国家行政机关申述意见,请求处理。消费者在产生消费权益争议后,应分别按照不同情形向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卫生、农业、建设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申诉的手续与投诉大致相同。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所谓仲裁,即由当事人双方以外的第三者对民事、经济、行政等争议作出裁决。消费者权益争议仲裁,多为经济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于案件的性质不同,诉讼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之分。消费者权益争议属民事诉讼。消费者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也可以直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险诈骗罪如果数额较大的,追究其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事责任;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除此之外,并处罚金。
-
民事欺诈行为有什么后果
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民法典》中规定,合同中存在欺诈等意思表示不真实情况,还需侵害国家公共利益,不然仅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在提供的商品或者服
2024.06.04 16 -
合同欺诈属于民事行为还是刑事行为
合同欺诈属于民事行为还是刑事行为要视合同欺诈的性质而定: 1、行为人实施合同欺诈,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属于刑事案件; 2、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一般属于民事案件。 (1)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
2023.02.06 2,152 -
什么是民事欺诈罪,如何认定民事欺诈罪
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情节轻微的,按民事纠纷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
2024.05.19 39
-
如何应对商家欺诈行为及应对,如何应对商家欺诈行为的再次侵权行为
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消费者应当辩识何谓商家“欺诈行
2022-04-15 15,340 -
欺诈行为发生后,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您遭受了诈骗行为,您可以前往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在遭受犯罪分子欺诈后,受害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此事件:首先,您需要尽可能详细地收集与诈骗相关的信息和证据,例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和电子资料等;其次
2024-11-24 15,340 -
欺诈行为:如何应对平板抽奖诈骗?
关于优惠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应对策略如下: 1. 无论受骗金额大小,都应保留所有可能的诈骗证据,例如通信记录、聊天记录以及转账或汇款的详细信息。如果个人直接遭受的损失金额超过一定数额,应尽快采取行动,拨
2024-12-10 15,340 -
欺诈行为:如何应对房屋中介的不法行为
针对房屋中介欺诈行为,购房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向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举报,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介赔偿因欺诈所遭受的损失。如果当事人想要报警处理,也可以向警方报案,警方将会根据情况处理案件。如果中
2024-12-10 15,340
-
01:27
民事欺诈要不要坐牢
民事欺诈一般情况下不用坐牢,但是特殊情况下,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需要坐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欺诈是指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同
4,270 2022.04.17 -
01:27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1,201 2022.04.17 -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3,30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