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事实过错存在哪些法律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自劳动者用工之日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签劳动合同会存在的法律问题: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将不会依法受到社会保险等待遇。
合同提存的法律后果有债权债务终止;当事人需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以及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费用也由债权人负担。
-
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后果有哪些?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或者继续与劳动者履行原劳动合同,而赔偿金是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来计算的,即劳动者在单位每工作满一年,单位要赔偿两个月的工资。
2020.04.27 127 -
无效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后果
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如下: (1)劳动关系归于消灭。 (2)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支付报酬。 (3)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4)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合同被确认无效以前的各项福利待遇。
2020.06.22 218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后果有哪些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欺诈,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2020.06.27 234
-
事实劳动合同存在哪些情形需要承担法律后果
自劳动者用工之日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022-11-04 15,340 -
无效合同存在哪些法律后果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有: 1、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2、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3、当事人按照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2022-06-08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单位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自劳动者用工之日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022-05-15 15,340 -
劳动合同当事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与劳动合同解除过错责任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现实中
2022-04-27 15,340
-
00:52
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有以下四点,分别是: 1、合同关系的终止,使合同的担保及其他从义务关系也归于消灭,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履行; 2、合同关系的终止使双方产生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附随义务发生,并进入履行阶段; 3、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特定权
677 2022.05.27 -
00:58
合同确定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合同确定无效的法律后果有以下几点: 1、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 2、赔偿损失,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3、追缴财产,对于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合
534 2022.05.27 -
01:42
劳动合同无效的后果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1、劳动关系归于消灭。劳动合同的订立违背了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真实意思,或者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样的劳动合同被认定为全部无效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自然归于消灭;2、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
835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