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书一般格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起诉状原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被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诉讼请求:书写自己要求达到的目的,包括:请求判决离婚,孩子的抚养、抚养费的承担,对方抚养时探望权的请求,财产的分割,本人生活困难时请求对方给予经济帮助的方式或数额,对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时请求损害赔偿的数额等,如:一、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二、婚生儿子/女儿某某由原告抚养,被告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元给原告(/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至儿子/女儿年满18周岁止);三、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平均分割(/判归原告所有);四、被告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元给原告;五、被告一次性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元给原告。事实和理由:事实和理由:陈述结婚、子女出生的具体时间,写明诉讼请求的依据,包括离婚的理由、依据,孩子由谁抚养、抚养费承担、探望方式的理由和依据,财产情况、分割理由及依据。离婚理由:应详细叙述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并无和好可能的事实和依据,主要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来说明没有和好可能、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实。如有法定离婚情形时(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应特别指出。字数根据具体情况酌定,并无限定,但不宜过于繁琐。为此,原告特依法提起诉讼,请你院依法裁决。年月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离婚起诉书的格式
一、要写明原告和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和住址。如果有诉讼代理人,还应当写明诉讼代理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代理权的范围以及与原告之间的关系等。 二、主要是陈述婚姻状况、离婚理由以及诉讼请求。 三、写明起
2021.01.23 295 -
格式拟离婚起诉书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离婚起诉书应当包含: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2020.04.17 425 -
起诉书格式
民事诉状,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
2020.03.10 180
-
离婚起诉书一般什么格式
离婚诉讼原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被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诉讼请求书写自己要求达到的目的,包括:请求判决离婚,孩子的抚养、抚养费的承担,对方抚
2022-04-07 15,340 -
离婚起诉书格式一般是怎样的
离婚起诉书标准格式是: 1.开头写明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基本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2.然后正文部分写明离婚纠纷的有关事项和诉讼请求,然后附上相关证据。
2022-06-27 15,340 -
一般离婚起诉书格式是怎样的?
原告王××,男,××××年×月×日出生,住所地:××省××市××××路×号×幢×××房。电话:×××××××被告刘××,男,××××年×月×日出生,住所地::××省××市××××路×号×幢×××房。电
2022-09-08 15,340 -
离婚起诉书范文一般是什么格式?
单方离婚起诉状范文 离婚起诉状 原告:秦香,女,汉族,某年某月某日生,住某市某区某路某号某房,电话:…… 被告:陈世,男,汉族,某年某月某日生,住某市某区某路某号某房,电话:…… 诉讼请求 一、判决原
2022-07-30 15,340
-
01:06
债务诉讼起诉书格式怎样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起诉状中应当列明下列事项:1、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
1,622 2022.04.17 -
01:39
离婚协议书2020最新书写格式
离婚协议书的书写格式是怎样的?离婚协议书没有法定的固定格式,通常只要求你有子女的话,子女的抚养问题落实清楚,有财产的,把财产约定清楚就可以了。我们在实际写离婚协议书的时候,通常是这么几部分: 第一,自然信息部分,第二段介绍一下,你们俩什么时
1,989 2022.04.17 -
01:04
二次起诉离婚一般怎么判
二次起诉离婚一般怎么判,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定。二次起诉离婚,只要可以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那么一般都会判决离婚。离婚第二次起诉,在调解无效的前提下,出现以下这些情况起诉可以判离:1、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1,34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