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胎二胎准生证怎么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具体的第二胎准生证申请流程: 1、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夫妻,应向双方单位(无工作单位人员应向户口所在地居委会或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双方单位初审后分别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工作单位、村(居)委会在出具证明后,出具证明的记录应存入本人档案。 2、女方单位计划生育干部持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户口簿、身份证、历次离婚判决书或协议书、《结婚证》、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依法收养子女手续等)到女方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申报。 3、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收回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发给“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由申请人按规定填写并经双方单位签署意见、盖章后,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送交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4、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讨论通过后,在“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公章,并办理生育第二个子女《生育服务证》。 5、申请人在交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奖励费退回现发放单位后,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将第二个子女《生育服务证》发给申请人,并通知女方户籍所在地居(村)委会。 6、审批部门应对申请人离婚和结婚证明的编号进行登记或复印留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2016年元旦起,国家取消了二孩准生证的审批办理,改为实行登记制度,只要生育子女之前,到户籍所在地计生办申请办理生育登记,就可以合法生育二孩。
目前国家已经放开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二胎政策。二胎政策其实是二孩政策,所以说如果开始一胎是多个孩子的话,是不能够生二胎的。具体的人口政策,当地的人口计划生育有关部门也会进行宣传,也可以向他们进行咨询。
-
2020年生二胎奖励
2020年生二胎的奖励是补助3万。由于国家现在在一定的基数上,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国家人口增长减慢,年轻人、劳动力有点降低,所以国家特别鼓励现在社会年轻人生二胎。现在社会的年轻人,已经处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再加上年轻人工作压力大
2021.03.26 24,558 -
2020二胎用办准生证吗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生育一胎和二胎都已经不需要再办准生证了。如果夫妻双方生三胎,才需要携带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夫妻双方初婚、初育、未领养、单位或居委会证明,到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办确认盖章。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生育第一、第二个子女的免费登
2022.04.12 2,166 -
一胎的准生证二胎可以用吗
按两孩生育政策正式实施前的规定,生第一胎的准生证,第二胎不能用。但是两孩生育新政策正式实施后,无论生育第一个子女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无需再申领准生证,只需完成二胎生育登记即可。具体如何登记,登记需要什么手续,可以直接向当地计生部门咨询。
2020.05.12 251
-
2020年二胎准生证怎么办理
1、领取《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申请审批表》。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首先要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领取并填写《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申请审批表》,然后分别报男、女双方所在单位审查。 所需材料:结婚证、
2021-02-24 15,340 -
2020生二胎怎么办准生证
全面放开二胎后,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无需办理准生证。生二胎的注意事项: (1)、生二孩的家庭将无法领取独生孩子荣誉证。此外,一胎所需的证件,二胎还是需要。 (2)、二孩若是符合我国相关条例的,
2022-05-02 15,340 -
2020年二胎领取准生证时间是什么时候?
具体的第二胎准生证申请流程: 1、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夫妻,应向双方单位(无工作单位人员应向户口所在地居委会或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双方单位初审后分别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工作单位、村(居)委会
2022-04-15 15,340 -
2020年还能办二胎的准生证吗?
办二胎证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怎么办理二胎准生证?1 各地政策不一,需要确定办理机构,详细咨询。 怎么办理二胎准生证? 2 需要详细询问到底在哪里开具,是回户籍所在地办理还是在工作
2022-05-01 15,340
-
01:00
二胎准生证需要什么证件二胎准生证需要以下证件:结婚证,生育证和户口簿,结婚证等等资料,能证明自己是第2胎的资料,如户口本等,办理第2胎准生证不需要过多的资料,户口本,结婚证,双方身份证即可,可以在当地的居委会或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计划生育服
1,552 2022.04.17 -
01:21
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吗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但是需要满足领取生育津贴的条件。二胎有生育津贴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时仍在参保的。不过还是需要结合相关的地方规定,才能进行确定。除此之外,在申请分娩生育津贴时需要提供下列材料: 1、参保
9,12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