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审理前的准备的含义是什么

审理前的准备的含义是什么

2023-09-07 14:5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广东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9-07回复

专业分析: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了使庭审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具体来说,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3)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4)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5)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6)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存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主作是: (1)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3)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5)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6)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行政诉讼的审前准备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情况大同小异。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了使庭审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具体来说,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3)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4)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5)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6)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存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主作是: (1)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3)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5)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6)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行政诉讼的审前准备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情况大同小异。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了使庭审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3)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4)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5)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6)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存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主作是: (1)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3)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5)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6)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行政诉讼的审前准备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情况大同小异。

律师普法更多>>
  • 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什么?
    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什么?

    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进行犯罪预备时的心理特征。其中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

    2022.12.02 93
  • 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什么
    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什么

    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进行犯罪预备时的心理特征。犯罪预备的行为人,在形成犯罪意向后,会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拟订犯罪计划,准备实施犯罪所需的物品,选择共同犯罪人,调查犯罪对象的踪迹,观察犯罪场地等。

    2023.01.03 113
  • 不公开审理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不公开审理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不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 所谓不公开即不允许群众旁听,不允许记者采访报道,但对当事人仍要公开进行。

    2020.12.07 174
专业问答更多>>
  • 什么是审理前的准备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了使庭审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

    2023-02-17 15,340
  • 审理前的准备是什么意思

    1、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了使庭审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2、具体来说,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人民检察院的

    2022-06-24 15,340
  • 审理前的准备,有什么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前,为保证庭审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审判人员依法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总称。 (一)组成合议庭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由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

    2021-07-05 15,340
  • 法院审理前的准备内容是什么

    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2在审前的准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并按不同情况予以分别处理。

    2022-06-2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含义是什么 01:32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含义是什么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或者被告人参加国家管理事务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事处罚方法。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具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

    1,432 2022.04.17
  • 离婚提前准备什么东西 01:09
    离婚提前准备什么东西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在我国,离婚的途径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如果夫妻双方均同意离婚的,可以协议离婚。在此情况下,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包括: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男女双方各三张二寸蓝底或者白底的单人证件

    1,129 2022.04.17
  • 假释的定义是什么 01:16
    假释的定义是什么

    假释是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法执行制度,正确的适用有利于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

    4,393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