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合同金额高出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若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以实际金额为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第二十条规定,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
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合同金额高出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若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以实际金额为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第二十条规定,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
-
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如何办
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合同金额高出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若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以实际金额为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2020.04.05 69 -
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
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合同金额高出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若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以实际金额为准。
2020.01.15 553 -
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该怎么样办
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合同金额高出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若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以实际金额为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2021.07.07 108
-
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该如何办
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合同金额高出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若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以实际金
2022-10-15 15,340 -
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该如何办
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合同金额高出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若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以实际金
2022-10-13 15,340 -
合同金额应该与发票金额一致吗
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一致。合同金额高于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如果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根据实际金额确定。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的,以实际金额为准。根
2021-11-17 15,340 -
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如何办
1、一般来说,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合同金额高出发票金额,涉嫌偷税漏税;合同金额低于发票金额,涉嫌虚开发票。若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 合同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应以
2022-11-11 15,340
-
01:04
合同与付款金额不一致怎么办
合同与付款金额不一致的处理办法如下: 1、合同约定的金额和实际支付的金额不一致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 2、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解决。根据规定,合同金额和发票金额必须是一致。若二者不一致可能会涉嫌违法犯罪,合同金额高出发
914 2023.02.22 -
01:16
合同约定违约金数额过高如何处理
在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如果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那么违约方就可以向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提出予以适当减少违约金的请求。一般来说,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会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之后,对违约金予以适当减少,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违约金数额。需要注意的是,判
1,336 2022.04.17 -
01:17
经济补偿金金额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1、计算基数,按照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其中包含绩效奖金、年终奖、各类津贴和福利补贴等等货币性质的收入,在劳动法中规定有关社平工资三倍的限制,是否分段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计算年限,按照员工在本
3,57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