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肇事后死亡一般判几年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性质严重,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对肇事者应当处以一定刑罚。 在交通肇事罪的具体构成及量刑标准上,结合上述133条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致人死亡的案件,有: 一、一般构成 一般 (一)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肇事司机承担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3人以上,肇事司机承担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事故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二、加重情节 “交通肇事逃逸”: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三、最高刑 最高刑 逃逸致人死亡,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即为交通肇事致人他人死亡的刑法量刑标准。对于机动车致害的案件,应当积极考虑保险理赔相应内容。因为根据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交强险的保险公司承担第一顺位的保险理赔责任,其最大保险理赔数额为122000元;当交强险理赔不足,机动车投保有商业三责险的,则商业三责险的保险公司承担第二顺位的保险理赔地位。当保险公司都理赔不足时,才会存在当事人之间对事故的赔偿分担问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肇事逃逸死亡判几年
肇事逃逸死亡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肇事逃逸即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交通肇事逃
2020.11.05 208 -
交通事故死亡一般判几年
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不是主要责任的,没有达到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所以不成立犯罪,只有民事赔偿的责任,但是如果负主要责任的导致死亡的,成立交通肇事罪,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可能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03.12 212 -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酒驾肇事致人死亡判刑的三种情况为: 1、酒驾后致人死亡未逃逸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酒驾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2022.05.24 335
-
交通肇事逃逸死亡一般判几年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
2022-06-30 15,340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判几年
七年以上,酌情减刑,具体情况如下: 1、首先主动投案自首行为属于法律上从轻处罚的一个情形,法院在最后的量刑时也会考虑到这一因素。 2、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
2021-06-24 15,340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一般判几年?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
2022-06-02 15,340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会判几年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未获救助而死亡的,依照刑法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
2021-12-01 15,340
-
01:01
交通肇事死亡判几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对死亡结果的发生负主要责任的,属于交通肇事罪,一般要对车辆驾驶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交通运输肇事后驾驶人逃逸的,要对行为人加重处罚,判处三
1,227 2022.05.11 -
01:15
刑事犯罪一般判几年刑事犯罪判一个月至无期徒刑的都有,没有一般会判几年的说法。刑事犯罪会判多久,取决于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刑罚的轻重,和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和犯罪分子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判处的刑罚中,拘役的期限是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有期徒刑的期限是六个
4,937 2022.04.15 -
01:02
寻衅滋事罪一般判几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该罪的量刑标准有: 1、犯寻衅滋事罪的一般情节,依法应当判处管制、拘役或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聚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的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管理秩序
3,29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