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还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但是有些困难。在监护权方面,根据那一方的监护权子成长有利的原则,法院在确定监护权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况、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和道德以及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抚养。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列举了以下规则:1、2岁以下子女一般与母亲同住。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与父亲共同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2)有抚养条件的,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3)由于其他原因,子女确实不能与母亲共同生活。2、父母双方同意两岁以下子女与父方同住,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以允许。3、对于两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父母双方都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优先考虑:(1)绝育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明显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3)没有其他子女,对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有利于子女的成长,而对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4、父母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都要求子女与他们共同生活,但子女与祖父母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祖父母或祖父母要求并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孙子女的,可以作为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的优先条件。5、父母双方对10岁以上未成年子女与父亲或母亲生活发生争执的,应当考虑子女的意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院不会将子女抚养权判给家暴一方。 有证据能够证明对方有家庭暴力,会对孩子不利,法院会判给没有家庭暴力的一方。 法律上孩子抚养权的归属规定:2岁以内的孩子原则上判给母亲;2周岁以上孩子,则需综合考虑夫妻的工作、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8周岁以上孩子,法院会征求孩子的个人意愿。
-
被家暴可以获得孩子抚养权吗
被家暴可以获得孩子抚养权的,但若对方更适合抚养子女的除外。因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确认子女抚养权时,应当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进行。
2021.02.06 149 -
家暴的孩子还能争抚养权吗?
家暴一方不一定能拿到孩子抚养权的。抚养权的归属是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为前提根据双方的经济情况、生活条件和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等因素具体分析判定的。所以最后抚养权会属于谁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那
2021.03.14 171
-
家庭暴力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吗?
被家暴可以获得孩子抚养权,孩子抚养权的确定应当是有利于孩子来进行,所以是有可能获得孩子抚养权的。索要抚养费的民事起诉状原告:xxx,男,汉族,生于xxxx年xx月xx日,生于xxxx年xx月xx日。法
2021-06-07 15,340 -
家暴可以获得孩子抚养权吗
首先,双方在离婚时,一方具有家庭暴力行为,是可以作为法院判决双方离婚的主要依据,也可以作为另一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依据。但是,不能作为孩子抚养权归属是依据。
2022-08-27 15,340 -
家暴孩子能得到抚养权吗
家庭暴力是影响子女抚养权归属的至关重要的因素。1、如果夫妻一方在离婚前已经对孩子经常施暴,那么离婚后如果由该方继续直接抚养孩子,显然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磨灭伤害。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涉及家庭暴力
2021-04-12 15,340 -
家暴能得到孩子抚养权吗
子女抚养权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婚姻双方当事人离婚以后,彼此不再承担同居义务,这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只能由一方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或双方轮流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在我国,根据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
2022-08-21 15,340
-
00:47
抢孩子能够获得抚养权吗
不能够通过抢孩子的方式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想要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本质是要证明自身具有抚养能力,至少抚养能力要比对方更具有优势。一方如果抢孩子的不仅仅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也会破坏夫妻双方的感情。法律也并不会认为孩子抢到了哪一方的身边,孩子的
1,297 2022.05.11 -
01:09
男方出轨能获得孩子抚养权吗
男方出轨,在离婚的时候,也能获得孩子的直接抚养权。换句话说,就算因为男方存在出轨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从而解除婚姻关系,无论是在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的过程中,男方都有权利争取孩子的直接抚养权。但是能否争取得到,就要看男方与女方的具体情况:
1,083 2022.05.11 -
00:55
有犯罪记录能获得孩子抚养权吗
离婚后双方在争取子女的抚养权过程中,如果子女已经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该子女的真实意愿。如果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法院会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取证,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质、工
1,6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