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导致肇事逃逸是否承担全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导致事故无法认定责任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本身是一种很严重的过错,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负全部责任。 若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交通违法行为,也有过错,则要根据双方的过错对于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交通事故责任。 如果无法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或虽有过错但与交通事故无关,或者因逃逸导致现场被破坏,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逃逸方应负事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肇事逃逸的要承担全责。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逃逸者应当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不予减轻。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否必须承担全责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一方应当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如果证明确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肇事后逃逸的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同时毁坏事故现场的也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2020.09.06 85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否全责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负全责。根据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或者事故后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不予减轻。
2020.04.17 152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否承担全责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导致事故无法认定责任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本身是一种很严重的过错,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负全
2022-11-05 15,340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否承担全责?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导致事故无法认定责任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本身是一种很严重的过错,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负全
2022-11-07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逃逸是否承担全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 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但 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
2022-08-17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承担全责?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
2022-05-31 15,340
-
01:11
开车门导致交通事故哪个承担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车辆在停稳之前不可以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期间,不可妨碍其他的车辆或者行人通行。如果是因为车辆违反停车规定,开车门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或者在车辆还没有停稳之前,就开车门导致事故的发生,则司机和开
1,069 2022.04.17 -
01:05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下: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
3,451 2022.05.11 -
01:54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应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有以下两点: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有肇事逃逸
6,660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