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合同纠纷诉讼期具体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但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另外,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土地纠纷诉讼程序是:当事人可以先到当地乡政府或土地管理所请求解决;乡镇不受理的当事人可直接向县政府申请,受理机关对受理的宅基地土地纠纷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后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房屋买卖纠纷诉讼期规定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涉及到不动产物权和登记返还财产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
房产纠纷是否具有诉讼期限
房产纠纷有诉讼期,诉讼期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涉及不动产物权和登记返还财产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2021.04.01 79 -
合同纠纷案件诉讼流程具体是
合同纠纷的起诉流程如下: 1、当事人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符合受理条件的法院受理立案。 法院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 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3、立案后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 4
2020.11.17 101 -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具体如何确定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一般确定为3年。在合同纠纷中诉讼时效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四年。
2021.03.20 145
-
土地合同纠纷诉讼期限具体规定是什么
1、因合同民事法律行为引起的纠纷,其诉讼时效期限是三年。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3、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4、法
2023-09-06 15,340 -
房屋合同纠纷诉讼期限具体规定是什么
合同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但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
2023-09-06 15,340 -
合同纠纷案诉讼期具体规定是什么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其他法律规定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的时
2023-09-03 15,340 -
定作合同纠纷诉讼期具体规定是什么
合同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但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
2023-09-05 15,340
-
01:08
什么是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指的是如果发生合同纠纷,在法定的时间内可以向法院起诉,寻求救济,解决纠纷;如果超过了法定的时间,虽然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对方当事人享有了抗辩权,可以用超过诉讼时效为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赔偿损失,这时受害方的权利就
836 2022.04.17 -
01:13
合同纠纷怎么诉讼
产生合同纠纷时,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可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起诉。 通常情况下,合同纠纷的管辖由以下情形确定: 1、合同有约定仲裁条款的,只要约定的仲裁条款合法,纠纷就只能通过仲裁解决,排除法院管辖; 2、合同有约定法院管辖的,只要相关约定合法,
1,788 2022.04.15 -
00:53
房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
房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房屋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
1,1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