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时效是如何计算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事诉讼法期间计算的方法是,刑事拘留是以日为计算单位而且期间开始之日不算在期间以内,即从期间开始的次日计算。 期间的届满以法定期间日数的最后一日为止。另一方面计算拘留、逮捕期间时,应当将押解路途时间包括在内,这样才符合有关的实际。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 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 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 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诉讼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刑事诉讼的追诉时效是: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是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是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是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是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如何计算刑事诉讼追诉时效
刑事诉讼追诉时效从追诉期间的起算时间从犯罪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从犯罪行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连续的,从犯罪终结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犯罪分子继续犯同样的罪行,起诉期从最后一次犯罪行为结束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
2022.04.12 681 -
如何计算刑事诉讼追诉时效
一般犯罪的计算这里所说的一般犯罪,是指没有连续与继续状态的犯罪。这种犯罪的“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第89条第1款前段)。“犯罪之日”应是犯罪成立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由于刑法对各种犯罪规定的构成要件不同,因而认定犯罪成立的标准
2020.05.10 133 -
民事诉讼时效是如何计算的
民事中的普通诉讼时效是3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此外,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
2021.02.23 174
-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计算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
2023-01-27 15,340 -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1、民事诉讼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2、法律依据《民法典》
2022-11-08 15,340 -
刑事案件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根据最高刑的期限确定。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
2022-07-09 15,340 -
刑事诉讼时效期限如何计算?
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方法: 1、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2、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3、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4
2022-08-14 15,340
-
01:19
车祸诉讼时效如何算
车祸诉讼时效如何计算呢?分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种不同情形。 因车祸发生人员伤亡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车祸导致受害人受伤的,诉讼时效一般自其治疗完结开始计算;车祸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诉讼时效一般自丧葬事宜处理完毕开始计算。 因车祸导致财产损失的
668 2022.04.15 -
01:22
刑事诉讼时效
刑事诉讼时效,又叫做刑事追诉期,意思是指国家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间内,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过了这个有效期间,就不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四个追诉期,以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的法定最
9,968 2022.04.17 -
01:54
欠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欠款的诉讼时效具体怎么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一,如果欠条上注明了还款日期,诉讼时效从还款日期届满之日的次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 第二,如果欠条上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债权人有权利随时向债务人提出要求,请求其还款,但应该给对方适
2,08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