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摇头丸被抓到可能判几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事案件瞬息万变,各种可能性都有。本案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当事人是否有犯罪事实,及是否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成立,量刑要考虑犯罪动机、社会危害性、是否有从轻或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 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卖摇头丸怎么判刑
卖摇头丸的判刑:贩卖毒品的数量大的,判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数量较大的,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贩卖毒品少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4.29 152 -
卖摇头丸如何判刑
摇头丸经鉴定有毒品含量的,即应认定为贩卖毒品。贩卖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贩卖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贩卖鸦片不
2020.05.02 158 -
卖摇头丸怎么判刑
卖摇头丸如何判刑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摇头丸经鉴定有毒品含量的,应当认定为贩毒。贩卖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销售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公斤,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多的,处七年
2022.04.14 367
-
一千颗摇头丸可判几年
如果证据充分按照这个数量在15年到无期。证据不足也有可能无罪。有其他量刑情节可以在15年以下,要综合具体情形。
2022-07-16 15,340 -
摇头丸40粒判几年!
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
2022-07-17 15,340 -
卖摇头丸20粒判几年?
要具体看情况,综合分析,以下法条可供参考: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
2022-07-16 15,340 -
卖摇头丸抓住判多少年
1、根据我国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据此,贩卖毒品罪是指贩卖毒品的行为,只要是贩卖毒品,即构成贩卖毒品罪。 《刑法》第347条规
2022-07-29 15,340
-
01:01
刷流水被警察抓会判几年刷流水被警察抓会判几年,要根据犯罪情节来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5,960 2022.05.11 -
01:12
网上诈骗抓到判多少年网上诈骗抓到判几年,与诈骗数额的大小以及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有关。犯诈骗罪的,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可知: 1、利用电信网络技术诈骗,数额较大,即三千
727 2022.04.17 -
01:07
欺诈罪能判几年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没有欺诈罪,只有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人实施欺骗行为,使得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受骗者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犯罪人或第三者因此取得财产,最后受骗者遭受财产损害。 我国刑法第
547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