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调解离婚是没有离婚证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经过法院审理并做出裁决的离婚诉讼,只会产生离婚判决书而非离婚证。所谓离婚证,其实是指在申请离婚的当事人之间就财产分割和孩子抚养权归属等事宜达成共识后,由民政机关所签发的一份具有正式效力的离婚凭证。 在经过人民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调解离婚或直接做出的判决离婚案例中,人民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或判决书本身即构成了法定且有效的离婚证据,能够充分证实婚姻关系已经终止。 无论是离婚证还是人民法院的离婚调解书或判决书,都可以作为证明婚姻关系已经解除的有效凭证。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二审法院的离婚调解书的效力:如果调解的内容是确定调解离婚的,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离婚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婚姻关系结束。不服离婚调解协议,可以拒绝签收,人民法院会依法判决。
-
离婚调解是不是法庭主动的呢
是的。 离婚案件的调解,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并非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对于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但是离婚案件有其特殊性。 《民法典》规定,调解为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须程序,而不管双方当事人是否
2024.04.30 20 -
民法调解没有离婚算是无效吗
无效的婚姻自始至终无效,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无效的婚姻是不需要离婚的。 无效婚姻解除方式有: 1、双方均无配偶之间的同居。双方无须去法院办理解除同居关系。自行解除同居关系即可。 2、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只要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020.11.07 54 -
没有离婚证,能去法院写调解书吗
有离婚调解书不可以再领结婚证。法定离婚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起诉离婚,一种是协议离婚。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各自独立地解除夫妻关系,离婚调解书与离婚证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
2024.04.25 27
-
离婚调解由法庭来调解吗?
是的。离婚案件的调解,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并非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对于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但是离婚案件有其特殊性。《民法典》规定,调解为人民法院审理离婚
2023-12-21 15,340 -
最高人民法院调解离婚离婚证没有吗?
法院调解离婚的,不予颁发离婚证,以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作为离婚的文件。离婚证是民政局颁发的,和法院的调解书效力一致。
2022-08-30 15,340 -
离婚调解庭有权发言吗
为了解案件事实,经许可可以发言。一般不能发言。如果家属不是辩护人则不能发言。一般家属只能在庭审时听一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依法公开审理案件,公民可以旁听,但
2022-05-28 15,340 -
法院调解离婚是开庭吗?还是就是私下调解?
关于法院调解离婚是开庭吗的问题其实是这样的,一般都会先在庭外调解,毕竟夫妻没有必要为了离婚而上法庭,如果调解不成,半个月内就开庭,建议委托律师,以最大的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2022-07-16 15,340
-
00:57
法院调解书算离婚证吗
法院调解书和离婚证的效力相同。夫妻双方离婚的方式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协议离婚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离婚协议后,再到民政局登记离婚,而诉讼离婚则是夫妻双方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能出具准予离婚的判决书,双方也可能在
5,017 2022.04.17 -
01:12
离婚纠纷可以当庭调解吗
离婚纠纷,当然可以当庭调解。根据我国婚姻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必须对夫妻双方进行调解。据此,调解是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没有经过调解的离婚诉讼,是违反法定程序的诉讼,当事人可以进行申诉。虽然我国遵循婚姻自由原则,但
1,726 2022.04.15 -
01:17
起诉离婚调解是怎样的
离婚调解是指婚姻当事人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对离婚纠纷的调解。关于离婚调解流程具体如下: 1、调解动员阶段;调解动员即审判人员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有关的法律规定,针对当事人的认识水平和当事人态度进行教育疏导,动员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2、
668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