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行为人“对外”需要承担何种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共同侵权人应当根据其过错和责任大小承担连带责任。两个以上致害人共同造成损害的,应根据各个致害人的过错和责任的大小,分别承担各自相应的赔偿责任。教唆或者帮助造成损害的人,应以共同致害人对待,由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部分共同致害人无力赔偿的,由其他共同致害人负连带责任。 2、属于共同危险行为致害的,实行过错推定原则。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民事诉讼中的责任承担。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共同侵权行为人要对被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法律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共同侵权人应当根据其过错和责任大小承担连带责任。两个以上致害人共同造成损害的,应根据告个致害人的过错和责任的大小,分别承担各自相应的赔偿责任。教唆或者帮助造成损害的人,应以共同致害人对待,由其承担相应的路偿责任。部分共同致害人无力赔偿的,由其他共同致害人负连带责任。
-
共同侵权行为人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共同侵权人应当根据其过错和责任大小承担连带责任。两个以上致害人共同造成损害的,应根据各个致害人的过错和责任的大小,分别承担各自相应的赔偿责任。教唆或者帮助造成损害的人,应以共同致害人对待,由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部分共同致害人无力赔偿的,由
2021.04.11 204 -
共同侵权如何承担侵权责任
共同侵权这样承担侵权责任:共同侵权一般由共同侵权人连带共同赔偿。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2021.02.07 226 -
侵权行为如何承担责任
侵权行为主要的责任承担方式: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被侵权人对于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正在进行的或继续之中的侵权行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终止。 (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是由侵权人解除因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正常行使权利和实现利益的客观事实状态。
2021.03.08 171
-
共同侵权行为人“对外”需要承担何种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本法第13条规定,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因此,构成共同侵权的
2022-10-09 15,340 -
共同行为人在对外还应承担何种责任?
XX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本法第13条规定,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XX因此,构成共
2022-10-25 15,340 -
同一侵权行为需承担多种责任
1、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2、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2022-11-06 15,340 -
同一侵权行为要承担多种责任
1、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2、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2022-11-11 15,340
-
01:05
股东出资不实需要承担何种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股东需要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否则需要承担一系列法律责任:公司以及公司的其他股东有权要求其缴纳出资。公司的债权人也可以要求其就公司不能偿还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而且,上述两个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
1,518 2022.04.17 -
01:13
借款人违约平台承担何种责任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除非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出借人是可以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 一般情形下,根据《最高
988 2022.04.17 -
01:08
监外执行担保人会承担怎样的责任监外执行担保人会承担以下责任: 1、协助社区矫正机构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法律和有关规定; 2、发现被保证人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变更居住地,或者有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需要保外就医情形消失,或者被保证人死亡的,立即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 3、为
5,78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