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的民法典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夫妻共同债务难以认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初期,夫妻双方往往由于夫妻感情融洽,互相信任,互相忠实,不可能预见未来的离婚,更不可能虑及离婚时债务的分担问题。所以,平常就在主观上不愿意,在客观上也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自己所借、所欠,以及经营风险可能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证据。一旦提起离婚诉讼,另一方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否认债务。一个典型的案例很能说明问题。李煜与林英华自由恋爱结婚,夫妻感情很好,李煜欲出国打工,委托林英华向外借款。林英华以自己名义借现金10万元交付丈夫,夫妻双方未交接收据。在离婚诉讼中,丈夫坚决否认收受妻子的借款。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举证规则,主张权利的一方必然承担了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法庭不可能支持无证据证明的诉讼主张。事实上,往往主张夫妻共同债务的一方对家庭的贡献大,诉讼结果却反而对他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判决的结果虽凭证据,但是未能合情合理,难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债务。一般来说,共同债务的产生有:1、夫妻一方对外以夫妻的名义承担的债务为共同债务;2、夫妻一方虽然以自己的名义承担,但是该债务是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而承担的,也应当认定为共同债务。
-
民法典夫妻共同债务规定书?
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1、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
2021.01.24 199 -
民法典夫妻共同债务有哪些
夫妻共同债务是夫妻双方具有共同意思表示的债务。根据民法典的具体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有日常
2022.04.17 1,604 -
民法典什么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针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以下情况下的债务属于共同债务:1、夫妻双方共同对外以夫妻的名义承担债务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2、夫妻一方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承担的债务,但是为了家庭生活而承担的,应当由夫妻共同承担;3、
2021.03.29 955
-
民法典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共债共签是指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
2022-05-28 15,340 -
民法典中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对夫妻债务的规定是这样的: 1、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2022-06-29 15,340 -
民法典中哪些属夫妻的共同债务
以下这些属于夫妻的共同债务: 第 一、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家庭生活所负的债务,是指夫妻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共同生活,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方面所负的债务; 第 二、从事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
2022-06-14 15,340 -
民法典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11、民法典规定,民间借贷的债务是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一方签名但事后对方追认的,或者一方所负,但用于家庭生活所需的,属于共同债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
2022-06-28 15,340
-
01:00
夫妻债务民法典新规定
根据《民法典》关于夫妻债务的相关规定: 1、夫妻离婚时,其共同债务应该共同偿还,如果共同财产不足偿清或财产归双方各自所有的,则需由双方协议偿清;如果协议不成,则由法院进行裁决; 2、夫妻一方在事后追认或者夫妻双方共同签名等共同意思表示双方所
1,633 2021.03.24 -
01:15
离婚前的债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
要判断离婚前的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要遵循两大原则:一个是看欠下债务的时间,还有一个就是要看债务的目的。如果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欠下的债务,而且是为了家庭共同生活和日常生产经营需要所欠下的,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要由夫妻共同偿还。就
689 2022.04.17 -
01:08
怎么认定夫妻的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指的是夫妻双方为了满足共同生活的需要,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一般主要是基于夫妻双方的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及对共有财产的使用、管理、收益和处分所产生的债务。 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被认定为夫妻的共同债务: 1、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
4,08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