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未按期给付抚养费的解决途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为了实现法院对对方财产的强制执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对方的财产信息。这些财产线索主要由我们提供,以便法院能够核实和执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需要向法院提供对方有哪些财产以及存放地点。这样,法院就能够直接去核实和执行。 抚养费通常数额不多,因此法院在收到强制执行申请后,会先通过电话或书面通知对方限期履行付款义务。如果对方在规定期限内仍未履行付款义务,法院通常会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并到对方工作单位直接划扣工资,或者执行对方车辆、银行存款等。同时,法院还可以依职权或依当事人的申请,将对方列入失信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对于情节严重和恶意逃避法定义务的情况,法院还可能对他进行拘留。 总之,在实践过程中,提供对方的财产线索对于抚养费的执行至关重要。通过提供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帮助法院有效地实现对对方财产的强制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抚养费不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等。
请求支付孩子抚养费的诉讼流程是: 1.首先需要以子女的名义书写一份起诉状,然后再到被告居住地法院提起诉讼; 2.等待法院送达证据材料和开庭通知; 3.庭审; 4.判决书。
-
拖欠运费解决途径
拖欠运费的解决途径有承运人可以和办理托运的一方协商,催促对方及时支付运费,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延缓支付运费的,可以签订协议明确具体的支付时间。 如果对方协商后也不愿意支付运费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之前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来做出判
2021.04.07 200 -
有没有不给抚养费的监护人
根据我国法律,父母在被撤销监护人资格后,还应当依法继续承担教育或抚养费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
2024.05.12 20 -
监护人撤销应给抚养费吗
撤销监护人资格要继续支付抚养费;因为抚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不因为撤销监护资格而导致抚养义务的消灭,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2021.01.06 114
-
离婚后,法院判决不支付抚养费的解决途径
夫妻离婚有两种途径:一是双方协商,二是向法院起诉。在抚养费的支付方面,应定期给付,如有条件,也可以一次性给付。如果有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如果夫妻协议离婚,应按照双方自愿
2024-12-01 15,340 -
农民工未按期领取工资的解决途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且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则可以寻找其他证据证明双方劳动关系,并申请劳动仲裁追讨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以下劳动争议适用该法:
2024-11-16 15,340 -
未经签订合同,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的解决途径
一、关于工资支付的要求 如果您选择在用人单位工作,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要求支付工资: 1. 您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投诉,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缺点是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 您可以到当地劳
2024-11-05 15,340 -
抚养权争议解决途径
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
2024-11-23 15,340
-
01:41
典当合同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典当是指当户将个人的财产作为当物质押给典当行,支付给典当行一定的费用,获得当金,并在确定期限内向典当行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典当物的一种行为。典当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既有双方关于借款的约定,也有典当方提供抵押作为担保的约定。因此,典当合
1,368 2022.04.17 -
01:39
工程造价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工程造价是指,工程项目在建设时预计支出或实际支出的费用。依据民法的基础理论与《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纠纷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 1、纠纷双方协商和解。和解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能体现双方真实意思的方式。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形成的和解协
1,260 2021.04.25 -
00:56
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如下: 1、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申请再审:当
4,27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