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什么要求溯及既往?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什么要求溯及既往?

2024-08-28 08:58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台湾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4-08-28回复

专业分析:

法律具有相应的滞后性,新法律的出台如果对之前被判决的罪犯是有利的,则能溯及既往,因为刑法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法律的溯及力,即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的行为和时间是否适用的问题。适用,该法律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律就没有溯及力。根据法理上的解释,所谓法律的溯及力,又称为新法溯及既往事件和行为的效力。如果新法对既往事实适用,就称为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称为无溯及力。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刑法》第十二条。

律师普法更多>>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行相适应原则是一个概念吗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行相适应原则是一个概念吗

    是的,只是表述略有不同而已。现在标准表述应当是“罪责刑相适应”,说明了所犯罪行与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相适度。“罪行相适应”曾出现在张明楷教授的1999年的《刑法格言的展开》,包括“刑罚一方面要与罪行相适应,另一方面要与刑事责任相适应”

    2023.10.30 82
  • 怎样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怎样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给予的处罚不仅要和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适应,而且还要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把握罪行和罪犯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刑事

    2020.03.22 163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怎样正确理解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怎样正确理解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也就是根据罪刑的大小,决定刑罚的轻重。罪重的量刑则重,罪轻的量刑则轻。

    2020.12.17 196
专业问答更多>>
  • 民法总则为何溯及既往

    根据法理上的解释,所谓法律的溯及力,又称为新法溯及既往事件和行为的效力。如果新法对既往事实适用,就称为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称为无溯及力。因此,我国民法总则无溯及力。法律对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溯及力都有

    2021-08-13 15,340
  • 实行从旧原则而不适用溯及既往原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法律对我国溯及

    实行从旧原则,行为按照行为发生前的规则处理,新法不溯及既往,主要原因。 1、法律是行为和裁判的标准,应该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溯及既往性法律破坏了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2、溯及既往型法律会导致国家

    2022-03-01 15,340
  • 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概念是什么

    1、法律的溯及力,即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的行为和时间是否适用的问题。适用,该法律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律就没有溯及力。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意为任何法律规则不得适用其生效之前

    2023-01-18 15,340
  • 法不追溯和既往原则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 《立法法》第8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

    2022-05-1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自首的量刑原则是什么 01:12
    自首的量刑原则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自首的量刑作出以下解释: 1、犯罪嫌疑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即视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对罪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对于罪犯的具体量刑标准应当根据罪犯所犯的罪行来确定。对于犯罪较轻

    2,006 2022.04.15
  •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01:23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1)成文的罪刑法定。①法律主义。这是指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有权规定犯罪和刑罚,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等无权规定犯罪和刑罚,即罪刑法定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等。②禁止习惯法。虽然习惯法体现民意,但因为不成文,缺乏明确性,违反了预测可能性原

    5,095 2022.04.15
  • 隐瞒事实真相应承担什么责任 01:09
    隐瞒事实真相应承担什么责任

    隐瞒事实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如果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从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达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那么会构成诈骗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4,664 2022.05.11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