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建筑纠纷去什么法院起诉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到建筑工程施工地所在的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不动产纠纷是指因不动产的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物权纠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 不动产已登记的,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不动产未登记的,以不动产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到建筑工程施工地所在的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不动产纠纷是指因不动产的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物权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不动产已登记的,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不动产未登记的,以不动产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
-
建筑工程建筑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处理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如下:当事人可以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建设工程合同的约定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仍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1.02.02 244 -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不能约定管辖。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
2020.08.12 350
-
工程建筑纠纷去哪里的法院起诉
到建筑工程施工地所在的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
2022-05-13 15,340 -
2022年工程建筑纠纷去哪里的法院起诉
到建筑工程施工地所在的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
2022-11-20 15,340 -
建筑工程纠纷怎么起诉
首先,案件的诉讼管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以施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是一般的合同纠纷案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合同纠纷案件的规定处理,即以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为管辖地。合同履
2022-01-07 15,340 -
建筑工程纠纷的起诉问题
工程争议主要有价款、质量、工期三大类纠纷,一般是施工单位提起诉讼,主张工程价款,建设单位则以质量不合格、工期违约进行对抗。对质量问题,有的可作为抗辩理由,有的必须提起反诉或另案起诉,对工期违约,建设单
2022-10-09 15,340
-
01:06
屋面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起诉时效
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屋面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也可以通过诉讼的途径来解决。屋面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但是并不是说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就不予立案了。诉讼时效仅仅是当事人胜诉权的一个指标,且需要由当事人主动提出,法院不能够主动适用。
707 2022.04.17 -
00:53
法院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我国民事纠纷的解决有4种方式,包括自行协商,调解和解,仲裁,诉讼。每种方式都有自身的范围和特点。在建筑行业中经常会遇到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调解来解决。在处理纠纷的时候应该尊重当事人自愿调解的原则。在调解的时候要注意
4,871 2022.04.17 -
01:03
建材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建筑行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也越来越多。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例如常见的非法转包。非法转包就是指的承包人在承包工程后,又将其承包的工程建设任务转让给第3人,转让人退出现场承包关系,受让人成
1,0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