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降薪协议还能仲裁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只要离职未超过1年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签了离职协议还可以仲裁。只要没过仲裁时效,有劳动纠纷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风险。即程序上的权利还是有的,但是实体上的权利视为双方已经达成一致了,劳动者不能反悔。
签了辞退协议还能再仲裁,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仲裁的审理范围,申请人只要在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起仲裁即可。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经就离职达成协议,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无其他争议的,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
被降薪还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对用人单位非合理理由降薪可以提出劳动仲裁。调岗降薪属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仲裁范围,所以是可以提出劳动仲裁的。
2020.06.06 703 -
签了离职协议还能劳动仲裁吗?
可以。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要一次性结清劳动者工资,如果不结清工资的,劳动者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
2021.11.25 77 -
签了离职协议还能劳动仲裁吗?
可以。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要一次性结清劳动者工资,如果不结清工资的,劳动者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
2020.11.17 516
-
调岗降薪签字了还能仲裁吗
1、调岗降薪签字了还能仲裁。因为调岗降薪引起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所以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
2022-11-28 15,340 -
签了协议还能去仲裁吗
1.签了离职协议还可以仲裁。只要没过仲裁时效,有劳动纠纷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风险。即程序上
2023-05-30 15,340 -
签了辞退协议还能再仲裁吗
可以,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结果。即程序上的权利还是有的,但是实体上的权利视为双方已经达成一致了,劳动者不能反悔。
2022-06-03 15,340 -
签了离职协议还能启动仲裁吗
1、签了离职协议还可以仲裁。只要没过仲裁时效,有劳动纠纷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风险。即程序上
2023-01-20 15,340
-
01:02
签订了拆迁协议之后还能反悔吗
一般情况下,被拆迁人签了拆迁协议后不能反悔。拆迁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如被拆迁人拒不履行拆迁协议约定的义务,政府拆迁部门有权要求被拆迁人继续履行拆迁协议。例如,拆迁协议签订后,政府按约定支付了拆迁补偿款,被拆迁人却拒不搬迁,则政府拆迁部
1,936 2022.04.17 -
00:58
公司注销了还能劳动仲裁吗
公司注销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具体如下: 1、如果公司已经注销了,其公司法人的资格和地位也消失,所以无法起诉公司法人。劳动者可以到当地的劳动部门申请仲裁,或者将接受清算资产的股东列为被申请人申请仲裁; 2、如果公司还在破产清算阶段,企业法人的
3,964 2023.01.04 -
01:30
签了空白协议还未拿到能否撤销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签了空白协议是可以主张撤销的。因为空白协议实质上是未填写完整的格式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签订应当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即协议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结果。我国《合同法》第四条的当事人依法享
1,3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