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中一方有个人股权离婚如何分割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一种情况:夫妻之间已就股权转让达成一致。此种情况下,又可以进一步分成三种具体情形: 1、该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且放弃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2、该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过半数不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愿意行使优先购买权。 3、该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过半数不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也不愿意购买该出资。 第二种情况:夫妻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司法实践中,很多时候夫妻离婚时因情感问题难以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也有不少时候夫妻双方都主张对方存在过错,要求多分得财产。在此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根据《民法典》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解决财产纠纷,另一方面解决纠纷的具体方法也要符合《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确立的理念和制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离婚时,一方持有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按以下情形分割股权: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将出资额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该股东的配偶,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且其他股东均明确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夫妻双方就出资额转让份额和转让价格等事项协商一致后,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但愿意以同等条件购买该出资额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转让出资所得财产进行分割。
《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夫妻一方持有的公司股权可以成为公司股东,但是必须要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婚前或者是婚后关于财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
-
夫妻离婚股权如何分割
夫妻离婚时股权可通过如下的方式分割:一般来说,可以先由夫妻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分配,法院一般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如果是个人财产,则归个人所有。
2021.03.07 122 -
夫妻离婚如何分割股权
1、夫妻双方均持有公司股份。在婚姻存续期间成立公司,夫妻双方均为公司股东,且占有一定的股份比例。离婚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各自的股份。如果协商不成,可共同委托评估机构对股份的价值进行评估后,由法院作出判决. 2、夫妻一方持有公司股份
2021.01.26 127 -
离婚时夫妻一方企业股权如何分割
夫妻双方均持有公司股份。在婚姻存续期间成立公司,夫妻双方均为公司股东,且占有一定的股份比例。离婚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各自的股份。如果协商不成,可共同委托评估机构对股份的价值进行评估后,由法院作出判决。
2021.04.13 140
-
夫妻离婚夫妻股权如何分割离婚股权如何分割
(1)公司股权归一方所有,出资购买下一半的股权给另一方,实际分割时根据夫妻更有能力经营的一方取得公司经营权。 (2)夫妻双方各自持有股份,共同作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和分红,夫妻协商一致,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2023-05-14 15,340 -
离婚夫妻各有一个共同股权如何分割
1、离婚夫妻的共同股权应这样进行分割:夫妻双方分割共同财产中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时,协商不成或者按市价分配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数量按比例分配。 2、法律
2022-07-19 15,340 -
夫妻离婚股东一方如何分割?
1、首先双方还是可以对出资财产先进行协商,协商成功的,按照协商的结果进行分割。 2、双方没有协商成功的,就会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分配。 3、但是如果该出资财产是一方婚前个人财产就归个
2022-11-08 15,340 -
夫妻离婚后个人所有的股权如何分割?
1.夫妻双方均持有公司股份的,离婚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各自的股份。如果协商不成,可共同委托评估机构对股份的价值进行评估后,由法院作出判决。 2.一方持有股份的,由双方自行协商怎么分割,如果双
2023-02-23 15,340
-
01:36
夫妻离婚公司股权如何分割夫妻离婚时,公司股权如何分割,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一,如果属于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由夫妻双方协商进行分割。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法院可以根据数量按比例分配; 第二,如果分割涉及以一方名义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而另一方不是该公司股
1,305 2022.04.17 -
01:15
夫妻一方有癌症离婚如何分割夫妻一方患有癌症,在离婚的时候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分割。 首先,双方应当就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成功的话,可以签订书面的财产分割协议。 其次,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功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
2,807 2022.05.11 -
01:09
夫妻双方有个小孩离婚如何分割夫妻双方有个小孩,在离婚的时候,小孩的抚养权问题首先由夫妻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功的,可以起诉至法院,请求人民法院作出相应的判决。而法院在判决孩子抚养权的时候,主要还是会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出发,同时结合孩子的年龄以及父母双
463 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