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工龄期间,工龄补偿金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龄计算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的计算。工龄的计算即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它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经济补偿要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计算。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工作时间的计算,是从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开始计算。
“买断工龄”一词在国家规范的文件中从来未出现过,“买断工龄”的说法既不规范也是不准确的。所谓“买断工龄”的做法,充其量是一种企业支付高额经济补偿,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合同,结束劳动关系,只是与原企业作了了断,它对职工未来就业不产生丝毫影响。职工离开了原来企业后有两种可能,一是进入失业状态,停止缴纳国家规定的各种社保缴费,但原工龄仍然保留;二是被新单位录用,进了新单位,该职工的工龄同样保留,国家规定的各种社保缴费由新单位承担,一分都不能少。无论失业还是新企业工作到退休,均按连续工龄和社保年限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待遇。因此,职工的工龄是根本买不断的。至于“买断工龄”的价格,完全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决定,国家并无限定。
-
工龄赔偿金怎么算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工龄一般是按入职日期开始计算。
2020.03.25 1,135 -
工龄赔偿期间怎样计算
按工龄赔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020.07.05 132
-
工龄买断补偿金怎么算?
工龄买断补偿金计算是怎样的 第一条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五条经劳动合
2022-04-23 15,340 -
买断工龄补偿金怎么算
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规定见:关于个人终止劳动合同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1999]号。1、个人因终止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的,应当按照工资、工资收入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2、考虑到个人获得的一
2021-12-16 15,340 -
工龄范围内,工龄买断补偿金怎么算的
工龄买断补偿金计算是怎样的 第一条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五条经劳动合
2022-04-21 15,340 -
工龄买断补偿金怎么算的
工龄买断补偿金计算是怎样的 第一条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五条经劳动合
2022-04-22 15,340
-
00:56
工龄怎么算
所谓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有法律意义的只是连续工龄和缴费工龄。可分为连续计算法、合并计算工龄折算法和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工龄可分为一
40,141 2022.04.15 -
01:21
工龄怎么计算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工龄怎么计算 工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1、连续计算法。具体计算时间是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算至离职之日这段时间,如果期间有工作调度的,也不中断计算;2、合并计算法。如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为用人单位调整等非主观原因中断工作
73,248 2022.04.15 -
00:52
怎么补办临时工工龄手续
补办临时工工龄手续,具体如下:补临时工龄应当需要原来的用工单位出具的用工证明,或者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劳动者在原来的用人单位作为临时工的证据即可。具体所需的材料,还应当咨询当地的劳动部门等有关的行政机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
10,48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