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不正当利益其未得到利益,可以起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的行贿罪。犯贿赂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贿赂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或者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受贿者在被起诉前主动交待受贿行为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行贿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是构成行贿罪的,并不需要实际获得,只要存在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即可构成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含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
-
行贿罪的不正当利益有哪些形式
行贿罪中的不正当利益主要有:谋取的利益本身不合法或不符合政策规定,即内容不正当;虽然利益本身正当,但行为人要求国家工作人员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帮助其获取利益,即手段不正当。
2020.01.23 259 -
没有谋取不当利益可以定行贿罪吗
没有谋取不当利益的也会构成行贿罪,如果行为人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以行贿论处,但是如果行为人是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2020.01.09 208 -
什么叫不正当利益
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其它不应当得到的利益。非法利益是指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用非法手段取得的利益。其它不应当得到的利益是指非法利益以外的其它不正当利益,其利益的本身不是法律、法规、政策所禁止的,但从取得利益的手段与非法利益一样也具有非法
2020.09.01 1,472
-
行贿未获不正当利益和
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处罚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
2022-08-07 15,340 -
行贿中不正当利益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2022-08-10 15,340 -
行贿人不正当利益
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是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重要构成要件,正确把握什么是不正当利益,是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的关键
2022-07-01 15,340 -
行贿罪要求获得不正当利益吗?
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是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重要构成要件,正确把握什么是不正当利益,是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的关键。
2022-08-21 15,340
-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77 2022.12.11 -
00:59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不当得利不算诈骗。两者的概念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是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获得利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民
2,051 2022.04.17 -
01:20
不当得利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利益所有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人有义务返还。利益所有人与不当得利人之间产生的是一种债的关系。法律上没有对不当得利的立案金额作出明确规定,只要出现不当利益,无论金额大小
3,140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