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限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我国,举证期限有两种确定方式:一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二是法院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无论对于哪种方式,当事人必须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如果逾期提交法院将不组织质证,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就不具有证据法上的效力,法院判决时也不会采用该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法律如此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当事人实施证据突袭,从而降低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限会导致下列后果: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法院会予以采纳;如果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形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当事人训诫、罚款。
在我国,举证期限有两种确定方式:一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二是法院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无论对于哪种方式,当事人必须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如果逾期提交法院将不组织质证,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就不具有证据法上的效力,法院判决时也不会采用该证据。
-
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限有哪些后果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但超过举证期限的,提交的证据即不会在法庭上予以采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材料,不得作为鉴定的根据。
2020.10.25 158 -
证据发出超过举证期限会有什么后果
诉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限会导致下列后果: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法院会予以采纳;如果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形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当事人训诫、罚款。
2020.09.25 199 -
举证期限内未提交证据的后果
举证期限制度的核心是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即当事人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未向法院提交证据,且不存在举证期限的延长或举证期限的重新指定之情形的,丧失提出证据的权利,丧失证明权。
2020.12.06 1,105
-
超过举证期限后提交证据
“民事证据规定”对举证时限的要求是: 1)、以法庭审理前举证为原则; 2)、限制当庭提交证据,当庭提交的须为“新的证据”(民诉法第125条及“民事证据规定”第41、42条); 3)、以庭后提交证据为例
2022-08-16 15,340 -
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限有哪些后果
在我国,举证期限有两种确定方式: 一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 二是法院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 无论对于哪种方式,当事人必须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如果逾期提交法院将不组织质证,当事人提供的证
2022-11-24 15,340 -
超过举证期限怎么样提交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5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
2022-09-03 15,340 -
超过举证期限提交证据
在我国,举证期限有两种确定方式: 一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 二是法院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 无论对于哪种方式,当事人必须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如果逾期提交法院将不组织质证,当事人提供的证
2023-01-14 15,340
-
01:06
失信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失信人会有以下后果:被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应当在一个月内主动到法院报告财产情况,并与申请执行人协商执行方案或还款计划。逾期既未到本院报到,又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法院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2,965 2022.04.17 -
00:55
民事案件开庭后补充证据期限
民事案件开庭后补充证据期限,不少于30天的期限。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要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要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
2,853 2022.05.11 -
01:04
举报法官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法官确有徇私枉法的行为,举报法官不会有什么后果。国家会对法官依法处罚。投诉法官可以向其所在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或者举报;或者可以向同级检察院反映或者举报;此外还可以同级的人大常委会反映或者举报;也可以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组或者中纪委举
15,612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