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中关于欺诈发行股票罪的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欺诈发行股票罪现已被更换为欺诈发行证券罪,其立案规定是: 1.发行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2.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3.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4.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等。
《刑法》第一百六十条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等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实施前款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二十以上一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二十以上一倍以下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刑法对欺诈发行股票罪的处罚规定是: 1、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我国《刑法》对欺诈发行股票罪的处罚规定为: 1、行为人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中国刑法欺诈发行股票罪一般怎么处罚
中国刑法欺诈发行股票罪的量刑: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欺诈发行股票罪,是指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行为。
2020.06.02 106 -
中国对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处罚标准?
中国对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处罚标准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09.01 83 -
中国对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处罚标准?
中国对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处罚标准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08.01 105
-
关于中国对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处罚标准?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2-10-04 15,340 -
我国刑法对欺诈发行股票罪的处罚规定?
我国刑法对欺诈发行股票罪的处罚规定是: 1、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2022-10-15 15,340 -
欺诈发行股票罪的处罚
欺诈发行股票罪的既遂处罚是:在招股说明书和认股书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
2021-11-23 15,340 -
中国法律对欺诈发行股票罪的定义
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发行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二)伪造、变造国家机
2022-11-04 15,340
-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3,196 2022.04.17 -
00:54
非法出售发票罪如何处罚
非法出售发票罪,指的是单位或者自然人违反了我国发票管理规定,非法出售各种不可用于出口退税、或者抵扣税款的发票的行为。本罪属于故意犯罪,只可以是直接故意构成,并且是以盈利为目的。 根据刑法规定,非法出售发票罪处罚为:行为人犯非法出售普通发票罪
1,304 2022.04.17 -
01:03
新中国第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法律是什么
新中国第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制定的法律。由
9,559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