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人民事赔偿责任的相关规定是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第二款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关联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参加聚众斗殴受重伤或死亡的人及其家属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能否予以支持问题的答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
犯罪主体中涉及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犯罪主体中关于刑事责任规定有: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
2020.07.29 133 -
刑事赔偿的规定会涉及家人吗
刑事赔偿一般是不会涉及家人的。 一般情况下,刑事赔偿主体是罪犯,被强制执行的,仅针对被执行人个人,不会涉及到家人,但两种情况例外: 一、被执行人向家人恶意转移资产逃避债务; 二、夫妻双方拥有的财产,是共同财产,有承担对方的部分还款义务。
2020.08.27 267
-
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作废吗
【1】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没有作废,现在继续有效。【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法规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
2022-03-10 15,340 -
经济犯罪的嫌疑人死亡是否涉嫌刑事犯罪
在犯罪嫌疑人死亡之后终结诉讼,从实体上讲,原因在于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已经消失。刑事诉讼是国家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活动,目的在于查明犯罪事实并对犯罪的人行使刑罚权。对于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场合,绝大部分的刑
2022-08-12 15,340 -
刑事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量刑和共同犯罪量刑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由人民法院负责。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对于共同故意犯罪的,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犯
2022-02-13 15,340 -
经济犯罪民事案件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法院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但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判断,当事人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
2022-08-10 15,340
-
00:54
经济犯罪立案规定
我国刑法分则中的具体罪名并没有经济犯罪,因为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种类罪。具体包括了:危害金融票证管理秩序犯罪、危害外汇管理秩序犯罪、危害多种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等8种罪名。因此,经济犯罪的立案规定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通过具体的罪名,判断每一
594 2022.06.22 -
01:11
刑事案件中嫌疑人不承认怎么办
在刑事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承认其行为,则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得不到直接的口供证据,只有其他间接证据。因此,司法机关应当通过对全案间接证据的审查,运用正向推理、反向求证的审查方法,建立起间接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各间接证据之间无法相互印证,存
2,797 2022.05.11 -
01:00
刑事立案三大条件是怎么规定的
刑事立案有以下三个条件,分别是: 1、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 2、依据法律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管辖范围。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在经过审查后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应当立案。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
1,071 2023.01.04